第494章 环环相扣

另一边,许宁在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视新闻观看了巴厘航展的开幕式。

他刚从咏都回到京都,并领取了他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

作为重生者,他对苏37并不特别感兴趣,因为知道这只是实验机型,技术会用在后续的苏35系列上。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两件事:

一是别里耶夫航空科技综合体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份合同,将对A50预警机进行改进,安装费尔康雷达系统。

这意味着“圆环工程”进入了原型机制造阶段。虽然iai最终违约,但tАhtk还是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资料,为未来的空警2000预警机铺平了道路。

二是洛邑空空导弹研究院与俄易斯玛瑙设计局在航展上达成一致,决定联合开发新型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

双方将在9B-1348导引头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新的9B-1103M导引头,而导弹弹体则由各自独立完成。

这次合作的成果将是类似于R77-1和霹雳12这样的导弹。

尽管有许多高优先级项目排在前面,而且机载武器的发展在前世已经较为顺利,但这些进展仍然让许宁感到鼓舞。

这次的回忆,起因是我在611所遇见了晚期肺癌的杨宝树。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为项目鞠躬尽瘁的英雄——霹雳12导弹总设计师董秉印,他在2000年6月因过度劳累引发心脏病而离世。

面对病重的杨宝树,我们感到无力回天;但相比之下,董秉印生前的努力和牺牲还有机会被铭记与回报。

如今我虽忙碌不已,直接参与霹雳12已不可能,但在关键技术上提供帮助还是可行的。

正当我思考这些时,会议室门开了。科工委副主任戴国荣穿着夏季制服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一叠文件,显然有要事商议。

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我急忙上前接过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主任,您怎么来了?”我问道。

戴国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坐了下来:“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今天特地来和你讨论这个。”

他不经意间瞥到了桌上的资料:“啊,霹雳12……老董在这个项目上付出了太多心血。”

作为科工委的领导,他对项目的进展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