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此刻彻底凝固了,众人皆被一个又一个噩耗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平江门更是面色阴沉如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掷地有声的威严:“诸位爱卿,如今各方宵小之徒皆肆无忌惮、胆大包天地来犯我帝国之威严,此等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升平国向来国威赫赫,岂容这些贼寇肆意践踏?尔等皆是我朝廷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才,深受朕之信任与重托。都说说看,朕当遣何人前往增援,方能保我舟师转危为安、安然无恙,护我帝国海疆固若金汤、不失分毫?”
说罢,他又一一扫视过台下诸位大臣,盼望着能从他们口中听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言良策,以解这燃眉之急,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小主,
大臣们依旧面面相觑,皆在心中暗自权衡利弊、斟酌考量,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应对之良策。
见形势紧迫,内十二监总管宫藤轻挥拂尘,沉声说道:“诸位臣工,陛下有问,无需有所顾虑,尽可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如今帝国危在旦夕,正是诸位爱卿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之时。切莫再有所保留,贻误战机啊。”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
右兵卫将金绍璗向前迈了一步,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如今海盗们已然结成联盟,其聚集起来的人数竟多达十余万之众!在人数方面,他们已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此外,武王朝和东莱两国屯兵在外围防线严阵以待,对我军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就算我们想要派兵前去增援,恐怕也会受到他们的重重阻挠,难以顺利抵达战场。故而,微臣认为,海上作战的首要前提,是先稳定后方,确保根基稳固。”
诚然,谁又能否认这一点呢?但似乎完全答不对题。
尽管升平帝国实行了全民皆兵的制度,能够让步师迅速转变为舟师投入战斗,但现在所面临的仅仅是一场场海域的争夺战。倘若升平帝国倾尽全力地去支援,必然会导致战线拉长,而后方则会变得异常空虚薄弱。
这无疑会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危机四伏。
故而,今日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左兵卫将思量再三,也移步向前,道:“陛下,臣与金将军所见略同,再遣舟师增援实非明智之举,亦非良策。故臣以为,当分三步来应对危机。其一,可颁下圣旨,令舟师迅速集结,整合各方力量,倾尽全力以抗击海盗联盟。其二,招募散兵游勇以作支援,充实军队力量,稍稍缓解国内的防御压力。其三,匡正国内的舆论导向,摒弃一切有碍团结的杂音,凝聚民心,万众一心,共御外侮。”
三条对策,先外后内,从前到后,但重点仍是在后方及内部。
这一次,左兵卫将竟出人意料地未与右卫金绍璗的观点相悖,反倒对其观点表示了鼎力支持,实在是实属罕见。或许是因为局势的严峻,让他们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摒弃了以往的分歧,共同为帝国的利益而努力。
平江门心中亦是波澜起伏、思绪万千:帝国的安稳繁荣来之不易,历经了无数先辈的艰辛努力和牺牲。眼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既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帝国的疆域和百姓的安全,又要权衡朝堂内部的各方势力,维持政治的稳定和平衡。
这一道道难题,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二位将军所言极是。”平江门终是颔首表示认同,当即下令,“传旨,即刻从各府征调三万庶民充作劳役,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前线物资供应充足。再招募两万仓卒入伍,以志愿之名,奔赴前线支援作战。再令,二皇子平江远统率海上全部军队,务必确保平寇之战大获全胜,扬我国威。朕相信,在二皇子的带领下,我军将士定能奋勇杀敌,保我海疆,不负朕之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