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字长倩,原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兰陵县),后落户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他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大臣和辞赋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儒生的敬仰。萧望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都为后世所称颂。
一、早年求学,霍光冷遇
萧望之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隐德不仕,以耕田为业。然而,萧望之却自幼好学,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研究《齐诗》,师从同县的后仓达十年之久。后来,他又进入太常寺受业,师从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那里学习《论语》和《礼服》。萧望之的学识渊博,通览古今,赢得了京师长安儒生的广泛称赞。他还写有四篇赋作,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举了几位儒生,包括王仲翁和萧望之等,他们都被召见入宫。然而,由于霍光之前曾遭遇左将军上官桀等人的谋杀企图,因此他加强了戒备。进见霍光的人都要露体被搜身,摘去兵器,并由两个侍卫挟持。萧望之对此极为不满,他拒绝接受这种摆布,自动走出宫殿说:“不愿见。”侍卫人员对他叫嚷乱扯,但萧望之毫不畏惧。
霍光得知此事后,吩咐侍卫人员不要乱扯。萧望之见到霍光后,直言不讳地说:“大将军用功德辅佐幼主,应该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吸引天下的士子前来效力。现在却如此对待进见的人,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的礼节。”于是,霍光唯独没有授职给萧望之,而王仲翁等人则被补为大将军史。三年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萧望之则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王仲翁出入时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对萧望之说:“不肯循常作为怎么做了看门人呢!”萧望之则淡然回答:“人有各人的志向。”
二、宣帝任用,官位变迁
地节三年(前67年)夏天,京师下起了冰雹。萧望之借此机会上疏汉宣帝请求安排接见以便当面申说灾异之意。汉宣帝在民间时就已经听说过萧望之的名声于是决定接见他。萧望之在奏疏中引用了《春秋》中的典故指出大臣专权会导致阴阳失调希望汉宣帝能够亲自治理政务选拔贤才。汉宣帝对萧望之的奏疏十分赞赏任命他为谒者负责接待宾客。
当时汉宣帝初即位想要进用贤能之士于是将官民的上书交给萧望之处理。萧望之处理得十分得当接连被提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中三次提拔做到了二千石级的大官。后来霍禹因谋反罪受诛萧望之则日益受到汉宣帝的信任。
萧望之通晓政事后来被任命为平原太守。然而他内心并不愿意远离朝廷去做郡守于是上疏请求留在朝廷。他在奏疏中说:“陛下怜爱百姓担心德化不能遍于天下于是放出全部谏官去补郡吏。但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没有谏诤之臣就不知过失国内没有明智达理之士就听不到好的建议。”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萧望之被征召入朝担任少府。
汉宣帝深知萧望之通晓经术办事稳重论议有理认为他具备宰相的才能。但为了考验他的政事能力汉宣帝任命他为左冯翊。萧望之由少府左迁为左冯翊但他担心办事不合皇帝的意思于是上书称病。汉宣帝知道后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传达皇帝的意思说:“任用官职是想通过治民来考查你的政绩。你前任平原太守的时间太短所以任用左冯翊来试试你并非听到你有什么过失。”萧望之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后积极处理政事得到了京师百姓的称赞。
三、朝堂辩论,谋划异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