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戴陵是不能直接这么说的,所以他只好东拉西扯一下拖延时间思考对策:
“郭将军的计策是极好的。”
戴陵首先高度肯定了郭淮的计策以及为大魏利益考虑的决心,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陈仓城已经被攻陷,蜀军假装还在围攻的可能,毕竟昔日凉州多有城池不能在蜀军面前坚守,陈仓自送信来长安之日起算怕是已经被围困半个多月,我们不得不防,若是对方诈作攻城,实际早已得手,我们这样前去,怕是要羊入虎口。”
郭淮现在已经可以肯定之前戴陵那句“凉州之事”就是在阴阳自己了。
但是他没证据,更何况郭淮也知道自己的计策是让戴陵去冒险的,双方往日没有恩义,近日也没有仇怨,只把“效忠大魏”的口号震天响是没有用的,考虑到郭淮自己也不愿意去冒险,于是他只好对戴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戴将军。蜀军来此,利在速战。若是他们早已攻下了陈仓,就不需要在此修筑工事,直接向东进军至郿县,即可有利于展开大军又可以保障散关道在其控制之下,到时候蜀军自汉中来的援军就不会再被堵在山谷,如今他们在此驻扎,就说明陈仓城一定还在坚持,我们不能抛下袍泽不顾。”
(散关道和陈仓道其实是一条路,散关道一般情况下指陈仓道中经过大散关的一段(宝鸡南郊秦岭北麓),是陈仓道的咽喉要塞,控扼南北交通,因此“散关道”常作为陈仓道的代称,本文混用,以后不做赘述)
“郭将军说的有理。”戴陵很赞同地点点头,“只是这前线诸将多闻郭将军名声,想来郭将军的旗帜是要比末将的旗帜更能激励陈仓城中将士们士气的。”
帐内炭火噼啪作响,郭淮已经意识到这么掰扯下去便是再过两个时辰也定不下来,最后他叹了口气:
“戴将军倒是谦虚。不如我与你拈阄,拈着的便去。”
戴陵眼皮一跳,心想拈阄总比被点名去强,便点头同意,于是郭淮当他面写了“先”、“后”两个阄,放入营中一个箭壶中让戴陵摸,戴陵摸了半天,最后摸出来个“先”,只能不情愿地去整军。
“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