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5)真脏脉显现,预示生死:五脏对应天干死亡规律

在中医理论中,“真脏脉”是一个较为深奥且重要的概念,它通常与五脏的严重病变及预后判断有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脏脉”的含义,它指的是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五脏之气败露于外的脉象,真脏脉,又称“死脉”、“败脉”,是指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五脏之气败露于外的脉象。这种脉象通常表现为无胃、无神、无根,即脉来无柔和之象,缺乏生机与活力,且脉体搏动微弱,难以触及根部。真脏脉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我们看看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记录系统,其中天干有甲、乙、丙、丁等十个,地支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它们不仅用于标记年月日时,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等领域,以揭示自然界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规律。

“肝的真脏脉出现,至庾辛日死;心的真脏脉出现,至任癸日死”的说法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中医五行学说、天干地支以及脏腑病理变化的综合运用这一复杂而精妙的体系之中。

首先,中医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万物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体脏腑的归属上,肝被赋予了木的属性,象征着生长、升发和条达;而心则归属于火,代表着温热、光明和活力。

天干地支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时间记录系统,不仅用于标记年月日时,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等领域,以揭示自然界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其中,“庾”和“辛”在天干中分别与木行有一定的关联(尽管“庾”并非传统天干之一,此处可能是一种特定的文献或流派中的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但在此我们可理解为一种象征或引申,与木行相对应),而“任”和“癸”则与水行或火行

当肝的真脏脉(即反映肝脏严重病变的脉象)出现时,意味着肝脏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生命活力趋于衰竭。根据五行相生的理论,木生火,但如果木行过于衰弱,则无法生火以维持心火的旺盛。因此,当肝的真脏脉出现,并在与木行相关的“庾辛”日达到某种特定的病理状态时,生命的终结便可能随之而来。

同理,心的真脏脉出现时,表示心脏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火行的旺盛不再。火生土,但如果火行衰弱,则无法生土以维持脾胃等脏腑的正常功能。然而,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心火与天干地支中“任癸”的关联。虽然“任”并非直接对应火行,但结合古代中医理论中的特定解释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任癸”日,心火的衰弱可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从而导致了生命的终结。

脾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土行,具有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的功能。当脾的真脏脉出现时,意味着脾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生命活力趋于衰竭。甲乙日属于木行,木克土,因此在甲乙日,脾的功能可能进一步受到压制,导致生命终结。

甲乙属木,虽然木与脾土在五行中并不直接对应,但木克土的关系却在此处得到了体现。这暗示着当脾的真脏脉出现时,即脾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那么在甲乙日这些木行旺盛的日子里,脾土可能受到进一步的克制,从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肺属于金行,具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当肺的真脏脉出现时,表示肺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丙丁日属于火行,火克金,因此在丙丁日,肺的功能可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导致生命终结。

丙丁属火,火克金,这一关系与肺金的对应关系不言而喻。当肺的真脏脉出现时,意味着肺的功能已经严重衰退。在丙丁日这些火行旺盛的日子里,肺金可能受到火的克制,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加死亡的风险。

肾属于水行,具有藏精、主水的功能。当肾的真脏脉出现时,意味着肾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戊己日属于土行,土克水,虽然在五行相克中土克水,但在这里的“至戊己日死”可能更多地是强调在土行旺盛的日子里,肾水无法与之相抗衡,从而加剧了病情的恶化。

戊己属土,虽然土与肾水在五行中并不直接相克,但土能克水的关系在此处却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肾水。当肾的真脏脉出现时,表明肾的功能已经极度衰弱。在戊己日这些土行旺盛的日子里,虽然土不直接克水,但土旺可能使得水行更加衰弱,从而加剧肾的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基于天干地支的预后判断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但在现代医学看来,其科学依据尚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我们应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综合判断病情和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的真脏脉理论及其与天干地支的关联,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它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保持开放和审慎的态度,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