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枢密使副

“这一切的分歧,始于王介甫的急功近利和言行不一。”

文彦博的话语似乎回答了萦绕在吴希心中的疑惑,却又让他始终觉得这个答案并不完善。

“潞公,急功近利怎样讲,言行不一又怎么说?”

文彦博看向吴希的目光多了一分不解:“冀之何必明知故问?你那篇《维新策》对诸新法的批驳,都是王介甫急功近利和言行不一的表现。”

吴希却摇了摇头,解释道:“下官是想问,在潞公等元老重臣的心里,王相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急功近利、言行不一的?”

文彦博冷哼一声:“其人自一开始便是如此。口口声声仁义道德,使国用足而民不加赋,其人怕是早已将这个承诺抛诸脑后了吧。”

吴希默然片刻。

平心而论,旧党中人从不乏道德君子,若说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利益受损,进而反对新法推行,只怕是要被古之仁人君子笑掉大牙的。

因此,他相信文彦博的道德水准,也相信其人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但是,对吴希而言,此时轻易站到任何一方的队伍中,都是绝不可取的。

想要彻底化解这次绵延数十载的党争,最重要的仍是调和两党矛盾、团结多数人一致向前。

即便是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斗争而斗争的,只要向前的趋势创造出足够的新利益,则这些人也不是不可团结的。

“潞公,依您之见,国朝该以什么样的路子往前走呢?”

文彦博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顿时来了表达欲:“依老夫之见,我朝许多制度称得上是积弊已深,如人之疾在腠理,当以缓缓调和温养之道。具体来说,便是谨守祖宗之法,选用道德名士,适当推行新法,缓缓裁撤冗费,交好四面友邻。”

吴希听着对方不长的话语,便已将旧党人士的基本方略罗列清楚。

一则在政治原则上,还是要遵从历代先帝订立的“祖宗之法”。

二则在用人标准上,要选择道德水平突出的正经士人。

三则在对待变革上,强调要缓行、局部推行新法。

四则在对待冗费上,也坚持不能姑息地加以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