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此问,大体是因为此前王安石屡屡称病请辞,不过是不是真的患病倒不好说。
王安石答道:“官家,臣这身体的确是每况愈下,还望官家慎择人选以代臣,臣愿解机务避位以让贤。”
这自然是王安石在努力维持人设罢了,其人也清楚官家并不会轻易罢免他的。
果然,官家语重心长道地安慰:“如今新政推行,全赖相公为支柱,还请勉力为之。”
王安石也是点头应了声唯。
之后,官家又挨个与其他几位执政、内翰聊过,方才把目光投向吴希,含笑开言。
“卿便是钱塘吴冀之么?百闻不如一见,今日我算是识得江南才俊之首了。”
既是便殿相对,除了初时问安之外,众臣子不再称他“陛下”,他自也不再自称为“朕”了。
吴希自不可能像其他宰臣高官们端坐来答,于是连忙自沈立身后转出,恭敬俯首下拜。
“臣便是钱塘吴希,却不敢自称江南才俊之首,全蒙官家不弃骤然简拔。臣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官家没理会对方的这番客气,反而问道:“我听说你与大苏学士师徒相称?”
吴希闻言心中一颤,本朝虽然对“师生”之类的关系并不绝对禁止,但于天子而言,这种关系无疑还是有所谓朋党之嫌的。
但即便如此,他却也不好矢口否认自己与苏轼的这层关系,毕竟“师生”关系并不足以让官家厌恶自己,但背信弃义却一定足以。
而且转念一想,对方又不是第一天知道自己是苏轼的学生了,这会儿提起来也不可能是问责的。
于是,他正色答道:“是,大苏先生惊才绝绝,于州学中对臣多有教诲。加之他与臣先父同年进士,相互交好,因此臣称大苏为老师,大苏以臣为弟子。”
“嗯,大苏在杭州如何?”官家果然并未有多余表示,只是追问了句苏轼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