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济济群贤议短长(1)

“郑师一代儒宗,”刘驹赞叹一句,“教导有方,门下多才自在情理之中。今请先生前来,原是有事相求。”

孙乾已经三十多岁了,一直跟随郑玄学习,闻言急忙站起身说道:“明公折煞乾了。”

刘驹笑了笑请孙乾坐下,指着地图说道:“前些时日,孙观、吴敦两位将军取了琅琊国,有意请先生担任国相一职,治理地方,不知意下如何?”

没有从政经验的孙乾一愣,“乾跟随郑师研读经书,探寻奥义,从未治事地方,恐有负明公所望。”

“公佑先生过谦了,”刘驹徐徐说道:“康成公曾言:‘机变万端,处事圆满,舍公佑而谁?’琅琊国处东海之滨,与北海国共鱼盐之利,先生到任,必能稳定地方,造福百姓。”

孙乾也不在矫情,“得明公如此信任,敢不全力以赴?只是有一小小要求,还望明公满足。”

“哦?”刘驹不禁来了兴趣,“但说无妨。”

孙乾看了看左右,刘驹摇头示意无妨,“孙、吴两位将军治兵之能,能出其右者不过寥寥,但琅琊直面徐州东海,乾请明公派一员大将主持大局。”

“不知公佑先生属意何人?”孙乾说出的话也是刘驹所担心的。

“高顺高子达。”

刘驹摇了摇头,“先生不知,高顺此人性情执拗,不通权变,一直不肯带兵为将,只愿做一个教书匠。”

孙乾笑道:“只需明公点头即可。”

高顺绝对是个将才,为人忠心不二,如果真的转了心意,刘驹高兴还来不及,“公佑先生只管放手去做,我这边断无不许之理?”

也不知孙乾怎么运用的三寸不烂之舌,真的说动高顺转变了心态,答应跟他一起东赴琅琊。

于禁在丹阳招了三千人马,好不容易胡萝卜加大棒整训的有点模样了,便带着他们北上。在石城牛渚准备过江的时候,碰到了老熟人—曹操。

“哎呀,对面来将可是文则?”曹操站在长江南岸的高地,远远看到一队人马过来,见带兵的将领面孔熟悉,便张口大呼。

于禁一愣,急忙以手遮额仔细看去,登时心中大喜,鞭打战马跑向前来,“禁见过孟德公。”

“文则,你这是?”

“不瞒孟德公,”于禁跳下战马,本来心情挺好的,瞬间就是晴转阴,“当日刘刺史驰书鲍相,令出兵泰山。禁率一万人马欲攻茌县,哪料到刚入泰山之境,人马便散了大半,鲍相只好命我来丹阳招兵。”

看着三千生龙活虎的丹阳兵,曹操动起了心思,嘴角不由得挂上了三分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