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想了想说:“楚王前些日子拿了我的谷邑,最近又还给我,还和我结好退兵,这说明他没有贪功的心。既然是令尹成得臣不肯解围,那我就为宋国去跟他求求情。”于是就派崔夭为使者,直接到宋国,去见成得臣,为宋国求情。
门尹般到了秦国,也像华秀老那样说了一通。秦穆公也派公子絷为使者,到楚军里和成得臣商量。齐、秦两国不知道对方也派了使者,各自行动。门尹般和华秀老都回到晋军营地回话。
文公对他们说:“我已经灭了曹、卫,他们靠近宋国的土地,我不敢自己要。”于是就命令狐偃和门尹般去接收卫国的田土,命令胥臣和华秀老去接收曹国的田土,把两国的守臣都赶走。崔夭、公子絷正在成得臣的营帐里替宋国人讲和呢,恰好那些被赶走的守臣,纷纷跑来告状,说:“宋大夫门尹般、华秀老仗着晋军的威风,把我们本国的田土都抢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得臣一听,火冒三丈,对齐、秦两国的使者说:“宋国人这么欺负曹、卫两国,哪像个讲和的样子,我可不敢奉命,你们别怪我,别怪我!”崔夭和公子絷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马上告辞回去。晋侯听说成得臣不答应齐、秦两国的请求,预先派人在半路上迎接两国的使臣,把他们接到营中,摆上丰盛的酒席招待,还跟他们说:“楚将骄横无礼,马上就要和晋军交战了,希望两国出兵帮忙。”崔夭、公子絷领命走了。
再说成得臣对着众人发誓说:“不恢复曹、卫两国,我宁死也不回军。”
楚将宛春想出个主意,上前说:“小将有个办法,可以不用打仗,就能恢复曹、卫两国的封地!”
成得臣眼睛一亮,问道:“你有啥办法?”
宛春说:“晋军赶走卫君,抓住曹伯,都是为了宋国。元帅您要是派一个使者到晋军那里,好好跟他们商量,让晋军恢复曹、卫两国国君的地位,还他们的田土,我们这边也解了宋国的围,大家都停战,这不是挺好的吗?”
成得臣担心地说:“要是晋军不听呢?”
宛春说:“元帅您先把解围的事告诉宋国人,暂时缓一缓攻城。宋国人想摆脱楚国的灾祸,就像被倒吊着的人盼着解脱一样。要是晋侯不答应,不光曹、卫两国怨恨晋军,宋国也会生气。这三个国家都怨恨晋国,咱们的胜算可就大多了。”
成得臣点点头,又问:“那谁敢去晋军那里当使者呢?”
宛春拍拍胸脯说:“元帅要是信得过我,我不敢推辞。”
成得臣就暂时缓攻宋国,派宛春为使者,坐着一辆车直接到晋军营地,对文公说:“您的外臣得臣,给您行礼了。楚国拥有曹、卫两国,就像晋国拥有宋国一样。您要是恢复卫国,封还曹国,我也愿意解了宋国的围,咱们彼此修好,也省得老百姓受苦。”
话还没说完呢,狐偃在旁边就气得咬牙切齿,大骂道:“子玉你太不讲理了。你放了一个还没灭亡的宋国,却要我们恢复两个已经亡国的国家,你可真会占便宜!”
先轸赶紧在狐偃脚背上踩了一下,然后对宛春说:“曹、卫两国的罪还不至于亡国,我们国君也想恢复他们,您先到后营休息一下,让我们君臣商量商量怎么办。”栾枝就把宛春带到后营去了。
狐偃不满地问先轸:“你真的想听宛春的请求吗?”
先轸笑着说:“宛春的请求,不能听,也不能不听。”
狐偃糊涂了,问道:“这怎么说呢?”
先轸解释道:“宛春这次来,肯定是子玉的奸计,他想自己落个好名声,把怨恨都推到晋国身上。咱们要是不听,就得罪了曹、卫、宋三国,怨恨都在晋国了;要是听了,恢复了三国,好处又都让楚国得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私下答应曹、卫两国,离间他们和楚国的关系,再把宛春抓起来,激怒子玉。子玉性子急又暴躁,肯定会带兵来跟我们交战,这样宋国的围不用解就自己解了。要是子玉自己和宋国讲和,那我们可就失去宋国了。”
文公犹豫地说:“你这办法是挺好。可是我以前受过楚君的恩惠,现在抓了他的使者,这好像不太好,不符合报答恩情的道理啊。”
栾枝连忙说:“楚国到处吞并小国,欺负大国,这都是中原的大耻辱。您要是不想当霸主就算了,要是想当霸主,这个耻辱就得解决。您难道还在乎那点小恩小惠吗?”
文公听了,点点头说:“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不明白呢!”于是就命令栾枝把宛春押送到五鹿,交给守将郤步扬小心看管。把宛春原来的车骑随从都赶回去,让他们给令尹带话:“宛春无礼,已经被囚禁了,等抓到令尹,一起杀了。”那些随从吓得抱头鼠窜。
文公打发走宛春后,派人去告诉曹共公:“我可不是为了当年逃亡时的那点小怨恨,才跟您过不去。我一直不原谅您,是因为您投靠楚国。您要是派一个人去跟楚国断绝关系,表明您和晋国交好,我就马上送您回曹国。”
曹共公急着想回国,就信以为真,于是写信给成得臣说:“我怕国家灭亡,自己也活不了,没办法才投靠晋国,不能再侍奉楚国了。楚国要是能赶走晋国,让我能安宁,我哪敢有二心呢?”
文公又派人到襄牛去见卫成公,也答应恢复他的国家。卫成公高兴得不得了,宁俞却劝谏说:“这是晋国的反间计,不能相信啊!”卫成公不听,也写信给成得臣,和曹伯的话差不多。这时候成得臣刚听到宛春被抓的消息,气得暴跳如雷,大骂:“晋重耳,你这个当年跑也跑不动、饿也饿不死的老贼!当初在我国的时候,你就是我刀下的一块肉,现在刚当上国君,就这么欺负人!自古以来‘两国相争,不罪来使’,你怎么能抓我的使臣呢?我要亲自去找他讲理!”
正在发怒呢,帐外小卒跑来报道:“曹、卫二国,各有书札上达元帅。”
小主,
成得臣心里一动,想道:“卫侯、曹伯如今流离失所,能有啥书札给我?必定是探得了晋国啥破绽,偷偷来报我的,这可真是天助我成功。”急忙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要和楚国绝交,转投晋国的话。这一下,气得成得臣心头火起,怒发冲冠,大叫道:“这两封信,肯定是重耳那老贼逼他们写的。老贼,老贼!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定要拼个鱼死网破!”
当下吩咐大小三军,撤了宋围,去找晋重耳算账!“等我打败了晋军,还怕残宋能跑到哪里去?”
斗越椒在一旁劝道:“吾王曾再三叮嘱‘不可轻战’,若元帅要出战,还得先禀报大王,得到许可才行。况且齐、秦二国曾为宋求情,因元帅不答应,必然会派兵助晋。我国虽有陈、蔡、郑、许相助,恐怕也不是齐、秦的对手,必须入朝请添兵增将,方可与晋军对敌。”
成得臣不耐烦地摆摆手,说:“那就麻烦大夫跑一趟,越快越好。”
斗越椒领了元帅将令,径直来到申邑,面见楚王,奏明请兵交战之事。
楚王一听,顿时怒目圆睁,呵斥道:“我早告诫不可与晋军交战,子玉却执意要出师,他能保证必胜吗?”
斗越椒连忙回道:“得臣有言在先,‘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楚王心里虽不乐意,但还是让斗宜申率领西广之兵前往增援。楚兵有二广,东广在左,西广在右,精锐都集中在东广,此次只分拨西广之兵,不过千人,且并非精兵,可见楚王对这场战争心存疑虑,并不想多发兵力。
成得臣之子成大心,聚集了本宗族人,约六百人,主动请求助战,楚王也应允了。斗宜申同斗越椒领兵到了宋地,成得臣见兵力稀少,心中愈发恼怒,却仍嘴硬道:“即便不添兵,难道我还胜不了晋军?”
当日便会合四路诸侯之兵,拔营起寨,气势汹汹地朝晋军杀去。这一去,可正落入了先轸的圈套。髯翁有诗云:
久困睢阳功未收,勃然一怒战群侯。
得臣纵有冲天志,怎脱今朝先轸谋?
成得臣率领西广戎车,加上成氏本宗之兵,亲领中军,命斗宜申率申邑之师,同郑、许二路兵将组成左军,让斗勃率息邑之兵,同陈、蔡二路兵将组成右军,如狂风暴雨般,直逼晋侯大寨,分三处屯扎下来。
晋文公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先轸镇定自若地说:“咱们本就打算引楚国前来,好挫其锐气。况且楚国自伐齐围宋至今,军队早已疲惫不堪。此战必与楚决一雌雄,切不可错失良机。”
狐偃却另有顾虑,说道:“主公昔日在楚君面前,曾许下诺言:‘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如今若与楚交战,便是失信。主公向来不失信于人,难道要失信于楚君吗?依我之见,必须避让楚国。”
众将一听,都面露不悦,纷纷说道:“以君避臣,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行,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