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金陵讲武堂后苑,拙政园。
尽管名义上临安才是大宋的“国都”,但自从兴庆元年春起,朝廷在江南东路推行新政以来,金陵便是大宋天子赵竑外出驻跸之所,而且时日日增。
而金陵讲武堂后苑的拙政园,也就成了皇帝处理朝政的日常所在,以至于朝廷的执政和大臣们不得不经常北上金陵城,禀奏议事。
元夕节刚过,春寒料峭,苑中寂静,反贪司属员徐寿春在御书房外来回踱步,从他紧皱的眉头可以看出,他的焦躁和不安。
而他脖颈处的绷带殷红,似乎是伤口渗出所致。
“爹,不要着急,让陛下看见了不妥。”
徐良看了看回廊和院中的卫士,在一旁轻声劝道。
国舅周平致力于情报司的事宜,徐良掌管反贪司大小事宜,成了反贪司事实上的主官。
“我这是有负皇恩,心里面实在不安啊!”
徐寿春看了看儿子,心里很是无奈。
受皇帝的钦点,周平的推荐,他去福建泉州调查“走私”和官商勾结的贪腐之事,谁知道出师不利,中间却出了岔子。
在福建及泉州明察暗访,调查大有进展,期间被数百不明歹徒袭击,随行卫士死伤大半,反贪司属员死了好几个,连他也中箭受伤,幸好没有伤到要害。
若不是卫士们拼死抵抗,再加上他早有准备,恐怕他也回不来了。
欺上瞒下,走私大量海外物品;官商勾结,吞噬朝廷赋税;敲诈勒索,致使外船不复再来……
一经事情败露,便要杀人灭口,企图掩盖作奸犯科的事实,可谓丧心病狂,让人愤怒心惊。
“爹,事在人为。你已经尽了力,还受了重伤。放心吧,陛下不会怪罪你的。”
徐良安慰着父亲,这确实也不是父亲的责任。
“陛下对你我父子有知遇之恩,虽万死难报其一。差事没有办好,还死伤了这么多人。辜负皇恩啊!”
徐良一时无言。父亲刚直耿介,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谁知这些人穷凶极恶,个个都是亡命之徒。
他目光扫向书房,似乎有声音传来,也不知道是赵竑和谁在房中交谈。
大宋王师南征北讨,国内百业兴旺,国力蒸蒸日上,皇帝的辛劳可想而知。
“徐副主事,陛下请你二人进去!”
董宋臣过来,向着徐寿春父子二人轻声说道。
“董公公,陛下没有什么事吧?”
徐良拉住了董宋臣,轻声问道。
“徐副主事,执政们这些天说的都是西北的事情,陛下兴致不错。”
董宋臣的话,让徐良暗暗松了口气。父子二人对望一眼,跟在董宋臣身后,进了书房。
“陛下,光是四川一路,推行义务教育,所需要的钱粮就是 600万贯,几乎占了四川赋税总额的一成。江南两路、两浙路如果都加起来,共有 2000万贯。实在是太多了!”
进了屋,正好白发苍苍的宰相薛极皱着眉头苦着脸,正在向赵竑絮絮叨叨进言。
赵竑不置可否,向徐良父子微微点头示意。徐良心知肚明,和忐忑不安的父亲,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下。
“陛下,截止月底,仅四川路就有 180万适龄儿童,学堂 2000所左右,教师 8000余人。加上两浙路和江南两路,学生已达 300多万人。各路光教育支出上,耗支赋税就达2000多万贯。”
执政真德秀上前奏道,看不出是喜是忧。
“那就是说,义务教育,已经推行下去了。300万学生,想起来就让人兴奋。”
赵竑哈哈一笑,随即说道:
“薛卿,诸位,不要纠结于花了多少钱,教育背后的好处,是能为我大宋带来数不胜数的人才。而人才,才是我大宋国运昌盛的根本。”
得益于四川路、两浙路和江南两路推行新政的红利,义务教育得以有条不紊推行。尽管朝廷和各地官府财政并不宽裕,但义务教育的推行,他却是义无反顾。
教育是国家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后世被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落伍。
“万事开头难,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开始推行,但接下来才是重点。那就是要把义务教育办实了,数十年如一日地办下去。到时候,用不了三五代人,大宋就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强国,就会凌驾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之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