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是中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以下是一些关于他的重要信息:

1.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司马迁自幼受父亲司马谈教导,十岁便可学习并诵读古文。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分别拜师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公羊春秋》与《古文尚书》,为撰写《史记》奠定基础。

游历四方:二十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司马迁开始漫游江淮、黄河、泗水等地,访问名胜古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说,“网罗天下方史旧事”。这为他日后撰写《史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仕途经历:约公元前122-116年,司马迁被封为郎中,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他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筹划新郡的建设。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广泛阅读国家藏书,并且经常陪汉武帝四处巡视,更利于他搜集历史资料。

遭受腐刑: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率兵五千与匈奴作战,因寡不敌众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被判死刑。后因无钱赎罪,受了腐刑。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但他忍辱负重,继续撰写《史记》。

完成巨着: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撰写《史记》。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他完成了《史记》的撰写,时年约53岁。约公元前86年(武帝末年),司马迁逝世。

2. 主要成就——《史记》:

史学地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五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创作理念,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独立的地位,被称为“纪传体”之祖,也是“二十五史”之首。

文学价值:《史记》的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历史影响:

文学传统:司马迁树立了以纪传体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传统,后世许多正统历史书都采用或仿效了纪传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