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更不会因朱允炆的打压而屈服。
从朱允炆这一系列的事情表现来看,他已经认清现实了,这位新皇显然没有容人之能的。
所以他决心要打破这束缚,为自己、为家人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朱棣的千里奔丧破局之举,不仅让天下人看到了朱允炆的狭隘格局,成功的迈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想到这里的朱允炆,对于曾经的朱允炆几乎白痴的操作,现在的朱允炆也表示无语问苍天。
他痛其不争、哀其可怜,深知自己曾经的错误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他长于妇人之手、成于深宫之处,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
而后又被一帮腐儒忽悠得找不着北,导致国事仰于二人、国策靠臆想、施政靠祖宗、打仗靠名声,这样的朝廷,焉能不败?
看着坐在龙椅上发呆的朱棣,黄子澄带着一丝的紧迫感,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声道:
“陛下,此时召燕王入京,岂不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有损国朝威严,于陛下天威有损啊...”黄子澄忧心忡忡地劝解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迫。
朱允炆微微蹙眉,似乎也在考虑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他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前令颁发,固然是遵照太祖遗诏行事,但当时诸王尚未入京,情况有所不同。
如今诸王皆已抵达京师,唯独燕王在外,若是不召其入京,只怕会引来天下人的非议。
再者,仁孝礼仪乃是国朝之根本,燕王作为诸王之长,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虽然此举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朕相信,天下人会理解朝廷的苦心,或许还会因此传颂一段佳话。”
齐泰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头,他深知燕王的威望和在军中的影响力,不禁担心起来。
他一脸焦急地说道:“陛下,万不可心怀仁慈啊!燕王多次征战漠北,军中威望极高,许多勋贵都与他交情匪浅。
若是让他回京,难保不会让京师人心浮动,引发祸端啊!”
朱允炆轻轻一笑,似乎并不在意齐泰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