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紞、郁新、陈迪等人都是洪武朝留下的重臣,他们在朝堂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背景,但为何朱允炆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难道这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吗?他们看不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过于急躁,急于求成吗?
或许,这背后又隐藏着更加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文官们的权谋。
总之,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最强太子朱标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这些骚操作并非易事。
这背后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文官们的权谋,让人不禁感叹,宫廷之中,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老朱同志的屠刀显然没有让这些官员们,放弃对权力的追逐。
同时老朱在废了丞相之位之后,权力的失衡更让这些官员,仿佛就像鲨鱼闻到了腥味。
找到了皇权的软肋,而选择迂回战术,成功的拿到了他们想到的权力。从而形成了,大明近300年的特殊政治格局。
朱允炆苦笑连连,他摇了摇头,心中满是震惊与感慨。
他真不能小看古人,这一系列的操作,无论是权谋还是智谋,都显得那么精妙绝伦。
如果真的有人布局,那么这背后藏着的力量,简直太可怕了,让人不寒而栗。
宣宗驾崩后,三杨把持朝政,进一步削弱了武勋的话语权。
勋贵集团被逼迫到了墙角,他们为了挽回局面,不惜堵上一切,发起了一场北伐。
这本应是一手好牌,以当时明军的战力,打草原诸部,原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战神朱祁镇却相信了宦官王震的谗言,进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事变的发生。
这场事变,敲断了武勋的脊梁,让大明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担任兵部尚书,他收回了五军都督府的所有权力,成功打赢了这场仗。
然而,从他之后,兵部便一直管着大明军队,五军都督府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军事机构。
这让朱允炆深感忧虑,兵部只是一群靠着科举考试上来的文官,他们虽然可能懂得一些兵事。
但真的能与那些经历过无数军阵拼杀的勋贵集团相提并论吗?显然不是。
朱祁镇之后,大明军队已然成为了一群绵羊,即便偶尔出现一位名将,也只能依靠巴结文官集团来稳固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