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作花了众人接近三天的时间,第三天中午,天气开始变坏了,张洪没有让族人呆太久,就让他们回去了,而桥的两岸基座、溪中间的基座也大致完成。
小溪中间的长方形基座,被用石头、木材等堆成了一个底部宽、上面窄的梯形,基座离两岸都有快两米的距离,不影响溪水的流向。同时,两岸的基座凸入河道有1米多,用石头和土、煤渣等垫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基座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桥面了。
在熊山的铁匠队和树杈的木工队的协助下,第四天中午,整个桥面也铺设完成了。桥面以三个基座为支点,两个支点之间用并排的圆木作为材料,每根圆木长约3米,在小溪两岸留有一半的长度,另外一端搭在中间的基座上。
桥面宽也有3米多,由二十根直径15、6厘米的圆木并排铺成,在桥面底部,树杈等人还费力的用熊山打出来的长长的铁钉给固定住,防止圆木之间产生缝隙。
在桥面上,为了保证桥面是一个平面,张洪还带人在上面铺了一层混合着碎石、矿渣、煤灰和石灰的土,铺平后还让人用一根圆木来回碾压,压平压实。
看着眼前的桥,张洪很是满意,而劳作几日的众人也很开心,他们不是太了解这座桥对部落发展的意义,也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就4、5米宽的小溪,平时都可以涉水而过,为什么要费劲修桥,但张洪只是笑笑,现在讲再多,也比不上收获时节的表现。
树杈等人还在桥面两侧钉了一些栏杆,防止部落里调皮的小孩从桥面上掉下去,虽然桥面离水面只有两三米高,但张洪还是认可了树杈的做法。
有个栏杆,可以让族人出行更加安全,减少很多危险的发生,也能减少族人通过桥时害怕的心理。
虽然这座桥修的时间不算太长,难度也并不是很大,但对之前只修建过院墙的族人们来说,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了。
尤其是各种铁制工具的使用,不管在伐木、掘土还是在敲打、平整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铺在桥面上的圆木,每根长度都是差不多在3米左右,两端用锯子锯的很平整,基本上不需要再做其他的处理,就能直接使用;而刨子、钉子的使用,不仅将圆木处理成圆角方形,更是将相邻的两根圆木钉到一起,减少了桥面晃动的可能。
当然这座桥后面肯定要定期维护的,要检查木头是否有腐烂虫蛀,或者充作桥墩的溪流中间土石堆,被水流侵蚀的情况。不过这至少 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崭新的木桥混合着松木的味道,让众人都有些陶醉。
接下来的几天中午,树杈和熊山等人围着这座桥处理一些后续的工作,张洪则安排着人清理出一条从桥到部落的一条道路,巫则带着部落里剩下的人,从部落往桥这边同时施工。
相比修桥而言,铺路就要简单了许多,虽然比起之前修的小道来说工作量大了很多,但基本的材料和流程都是一样的。
陆陆续续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部落的协作下,一条笔直的大道从院落的南门开始,一直延伸到五百米以外的小桥处。
路面宽4米,两侧是用石头提前排列好,路面是用铁锹和铁镐往下深挖了十来厘米,再在路面上铺上碎石和石灰、矿渣,经过众人用大石头夯实之后,路面还是很坚硬的。
整个路面要高出两边大概3厘米多,下雨的时候,只要不积水,路面就不容易被泡坏。在表面,还撒上了一层混合着细小石子、黄土和草木灰的材料,这让路面即便是在下雨天,也能保持正常的通行。
张洪让人赶着驴车,车上担着几百斤的石头,从院落出发,行驶到小桥,将石头卸下来,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按照以往的道路,没有半个小时,没有十几个人的肩扛手拽,这一堆石头肯定送不了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