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随遇而安夜述薪尽火传 | 鸿门设宴深挖姐妹往事

大梦遗音 夏侯茶 3442 字 4天前

“入座吧。”陆羽鸿从窗沿上跳了下来,抬手邀请弦五就座。

“怎么不见服务员?”

“您岂是一般人服侍的了的?我亲自来给您倒酒。”

陆羽鸿拿起桌子上的酒,现场开了封。弦五见身后上来两个保镖,也不敢不从,举起杯子喝了一口。

“啊…,啧啧啧,这什么酒?味道这么怪!”

“苦艾酒。”

陆羽鸿说着又给他斟酒。

“够了够了,我喝不了酒……”

“怎么能够呢?这一支都是您的。”

弦五叹了口气,道:“我从未想过与你为敌。你不是域里之人,又何必为了那两个人劳师动众?你今日若取我性命,你的性命同样难保,你明白吗?”

“你动他们,就是与我为敌。”

弦五又一轮酒后,再道:

“老关说你情深义重,我是信的。你当时那番话,其实也说到了我的心里去。但是我身不由己,我比老关更无自由,你懂吗?”

陆羽鸿又将弦五杯子里的酒添满,切入了正题:

“时念是很早就被他们莫名其妙选中的人。她在两岁时候,被人贩子卖到大山里头当童养媳,机缘巧合再被你们看中,得到老关一家资助。要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觉得她的命运还是刻意了一点。她还有一个姐姐,因为生出来是个瞎子,被她父母抛弃了。她在福利院长大,从小喜欢音乐,她在七岁的时候就凭借一曲自创的古筝独奏获得全国残疾儿童古筝大赛一等奖。但是后来不知何故精神出现问题,在送医过程中逃脱,更名换姓识柔,成了陕西鼎鼎有名的秦古派掌门人。她的父母应该也很后悔当年将她抛弃,才给二女取名念吧。”

弦五的脑子当时相当的混乱,他在心里默念数次“识柔”和“时念”,随后摇头自嘲道:“我怎么就没想到!识柔,时柔……”

陆羽鸿接着道:

“她的精神问题,恐怕也不是真的精神问题。她是因为太出众,所以在福利院被人妒忌了吧!她眼盲心不盲,反而比一般人看得更清。”

弦五取过茶碗,倒了一大碗酒,一口闷下,恨然道:“她看得清,却与狼为伍!竟然跟一个残杀她妹妹的人在一起!命运何其弄人!”

“她是你的人间挚爱啊!”

“我哪里配得上她!”

“如果我没有猜错,你离开她是为了她人身安全,而你不能答应我投诚,也是因为有她的牵制。”

“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查到的!”

弦五点头,又饮一碗,此刻的他,已经醉了。不知是酒量到了,还是他想醉了。

“你既然对她仍有情意,那我接下来说的话,你做好心理准备。”

“直言无妨。”

“识柔,从来都不是你认识的那个识柔。”

“你什么意思?”

“她每个月都会有一周的时间,从西安飞去那不勒斯,她在那里有一个家,完整的家。”

“你在骗我,你这是攻心之计!”

“他们还有一个孩子,那孩子一出生,就随了父亲的国籍。她对你隐瞒了她的婚姻,她的孩子,她让你以为她定居西安也是为了让你有一种“她对你始终如一”的错觉。他们是正正经经在那不勒斯登记结婚的、正式的、合法的夫妻。识柔一直都在利用你。她一边跟你在一起,一边又去跟别人结婚。是她先背叛你,所以就算你今天背叛了她,又怎么样?”

陆羽鸿话音才落,就见弦五低头掩面,他拍了拍弦五的背,接着说道:“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事情,经不起查的。知道的越多,对人性越是失望。我说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事实,就看你愿不愿意自己去查证了。”

“你觉得我还有机会去查吗?你今天把我绑来,又把这些事情告诉我,谁都知道你动了杀心,我在此地孤军作战,毫无后援,难道我还期待会看见明天的太阳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弦五说完这些,含泪倒下了。陆羽鸿看了一下酒瓶子,原来不知不觉,他已经喝掉了一整瓶。

陆羽鸿站起身来,长叹一声,招呼了门口的安迪:

“把他带到旁边楼103房间。”

~~~~~~~~~~~~~~~~~~~~~~~~~~~~

笔案:

【1】《庄子·养生主》:薪尽而火不丧其明

《养生主》是庄子第三篇。陈景元曰:“主,真君也,”王夫之曰:“形,寓也,宾也。心知寓神以驰,役也。皆吾生之有,而非生之主也。养生之主者,宾其宾,役其役,薪尽而火不丧其明。”

这里的“主”,是说,我们的生命里是有一个真君的,你们要说称之为“主神”“元神”“心神”,也可以。

“形”,就是身体的意思,王夫之说“形,寓也,宾也”。寓,公寓的寓,是说我们暂时住住的地方,是客体。

“心知寓神以驰……”这话意思就是说,心神就是这个“主”,如果跟着身体跑来跑去,那就是被“形役”了,就是陶渊明那个名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就这个意思。那我们不能这样,要让自己的真君“心”来做主。形该是宾位就在宾位,心该是主位就在主位,心驱使形,这样才能“薪尽而火不丧其明”。

所以“养生主”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好好的去养我们生命真正的主人,让祂来驱使我们的行为。

那这篇小短文呢,里面除了文中提到过的薪火相传,安时处顺,还出过很多名典,例如:庖丁解牛,吾生有崖,等等。各家给这篇文章的注解也很精彩,比如马其昶(chǎng)在老聃(dān)死那段注解曰:“气还太虚,则与天合。”

王夫之除了给题目注解了上面提过的那句,他在文末还特别又注解了关于“薪尽火传”,他是这样说的:“形成而神因附之,形敝则神舍之而去。寓于形,谓之神;不寓于形,天而已矣。”

钱穆先生把这里的“火”,理解成大道。并且说“佛典以神形喻薪火,非庄子本旨”。那我在这里不做评论。

在我看来,“火”可以理解为一切精神上的、虚空中的、不随实体而消散的东西。比如《庄子》这本书,相信古代的手稿已经完全消逝了吧,但它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不断地改版、不断有人给注解、不断地重复印刷出版,不断地被一代一代的人类阅读。他们写下这些东西之后,他们的精神就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就像我今天写下这本书,祂们将来也不会随着我的离世而消失。我很庆幸有机会把祂们从我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让祂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梦粱录》

《梦粱录》是南宋末年吴自牧所着的一部笔记体史籍,详细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城市风貌、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全书共二十卷,分为一百六十九目,约11.3万字。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南宋临安的各个方面,详细记载了临安城的四季节日习俗,如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以及当时的市井百态、饮食文化等。这些内容为研究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名“梦粱录”取自“黄粱梦”的典故。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缅怀往事,殆犹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