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龙课多的野心

大乾六皇子 杭月狼 7115 字 5天前

这300名少女的命运仍未尘埃落定。她们被安排在宫中生活一个月,在这期间,由李宪派出的宦官会仔细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评判她们的性情是否温柔敦厚,是否聪慧贤惠。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后,300名宫女中的250人被淘汰,最终留下了50名女子。

第七轮:选三

这最后的50名美女,终于迎来了她们命运的最终决定时刻。这一关称为“选三”,即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中挑选出三名女子,供皇帝亲自钦定。在燕青柔的主持下,太后从这50名女子中挑选出了最为出色的三名,等待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

宫廷内外,都屏息以待。李宪此时的决定,不仅关乎这些少女的命运,也关乎整个大秦的后嗣传承。

选秀仪式的最后,三名出类拔萃的女子脱颖而出。她们分别是大理寺少卿唐明藩之女唐婉儿、兵部尚书之女上官檎,以及文渊阁大学士之女顾清歌。三人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容貌出众,才情出色,皆是后宫妃嫔的最佳人选。

唐婉儿,清纯可人,五官精致秀气。一双灵动温柔的水汪汪大眼睛,像是盛满了春日的柔情。她的皮肤白皙细腻,宛若初雪般洁白无瑕,娇小玲珑的身材更为她增添了几分娴静和优雅。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自然的柔美,仿佛世间的温暖都汇聚在她的微笑里,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亲近她。

上官檎,则是另一番风情。她端庄秀丽,眉宇之间带着一股英气,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够看透人心。她的皮肤健康,略带小麦色,显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美。上官檎身材高挑,身姿挺拔,常常穿着戎装,英姿飒爽,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她的出现如同一阵清风,带着强烈的力量感,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清歌,温婉而不失灵动,她拥有一张精致的瓜子脸,肌肤如玉,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中流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温柔。她的长发如墨,简约的玉簪束起,显得清丽脱俗。顾清歌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自然的优雅,步履轻盈,宛若仙子下凡。她的言行举止透露着一种深沉的内敛之美,令人心生敬仰。

面对这三位各具风采的女子,李宪一时竟然难以抉择。唐婉儿的温柔可人,上官檎的英气逼人,顾清歌的优雅清丽,每一个都是难得的佳人。李宪不禁心生感叹,后宫有这样的女子,实属大秦之幸。然而,他心中仍不愿过多涉及后宫纷扰。于是,李宪将这一难题交给了燕青柔。

“皇后,朕实在难以抉择。既然你主办了此次选秀,那就由你来决定她们的位份吧。”

燕青柔心思缜密,早已察觉到李宪的心意。她看向这三位女子,略作思索后,微微一笑,表示愿意全权处理此事。李宪对此也感到宽慰,知道交由皇后安排,后宫定会和谐有序。

随后,燕青柔开始为三位女子定下位份。唐婉儿温柔娴静,被封为贵妃,顾清歌清丽脱俗,封为昭仪,上官檎英气逼人,封为昭容。三人各自位居后宫,成为了皇帝身边的新宠。后宫由此再添美景,然而,李宪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天下大事。后宫再美,不过是他治理天下的点缀。

顾清歌的身份并不像她表面那般单纯。她虽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却背负着一个隐秘的使命。事实上,顾清歌是皇贵妃芈月暗中安排入宫的一颗棋子。芈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早已暗中布局,打算通过顾清歌争宠,从而进一步掌控后宫的局势。

在表面上,顾清歌清丽脱俗,举止优雅,与后宫的其他嫔妃相比,她显得格外谦和温柔。但在私底下,她与芈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芈月不止一次通过暗中的手段传递消息,教导顾清歌如何在宫中取得李宪的欢心,逐步取代皇后的地位。她们的计划极为周密,顾清歌不仅仅要争宠,还要成为李宪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为芈月和她未来的儿子铺平道路。

而顾清歌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她从不露声色,保持着一副端庄贤淑的模样,吸引着李宪的目光。在皇后和其他嫔妃的面前,她表现得谦卑恭敬,从不与人争抢。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心中深藏的野心与芈月的指示交织,让她不敢松懈片刻。她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关乎她个人的荣辱,还关系到芈月在后宫中的权势,甚至影响到秦国太子之位的归属。

但顾清歌并非芈月的完全傀儡。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芈月。顾清歌开始思考如何在后宫的复杂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必要时,脱离芈月的掌控,谋取更大的权力。她的温柔和优雅,逐渐变成了一种精心设计的面具,掩盖着她深藏的野心。

顾清歌与李宪的接触逐渐增多,虽不敢贸然争宠,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温和却透着深意,让李宪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她的举止与皇后燕青柔的温婉截然不同,也与芈月的霸气有别,这种独特的柔和与智慧结合,使她在李宪的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开皇三年2月,芈月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整个宫廷为此欢庆不已。这是李宪的第一个儿子,象征着大秦皇室未来的延续。李宪为这个孩子取名“李战”,寓意着他未来要勇猛善战,肩负起大秦的使命,为日后吞并六国做好准备。李宪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极为高兴,甚至举办了盛大的庆典,犒赏了众多功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宫中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芈月的孩子虽然刚满月,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母亲的温情中,而是暗中策划着更大的图谋。她深知,在皇子出生后,能否立为皇太子,将直接影响她的地位和未来。于是,芈月开始巧妙地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朝中权贵,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立太子的念头。

芈月在暗中对大臣们多方施压和引导,利用自己与李宪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在后宫中的影响力,逐渐让一部分朝臣相信,立李战为太子不仅是巩固皇室继承的必要步骤,也是大秦未来安定的保障。特别是在芈月的刻意挑动下,关于太子之位的讨论在朝堂上渐渐被提到台面上。

芈月的行动并不局限于一时,她采取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她首先通过与她交好的官员传播言论,宣扬“储君未定,国不可一日无太子”的说法,暗示着李战身为长子,立他为太子乃是顺理成章之事。与此同时,她不断安排人手在朝中煽风点火,强调李战身世尊贵,是唯一符合继承大统的皇子。

到了李战满月后的不久,芈月的计划开始取得效果。大部分大臣们竟纷纷上书,要求立李战为皇太子。他们在奏折中称,李战为陛下之庶长子,理应承袭大统,且大秦正值稳固时期,太子之位的早日确定将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部分亲近芈月的大臣甚至公开陈述,李战既具王室血脉,又生逢盛世,必将成为未来大秦的栋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堂上的呼声日益高涨,几乎形成了一股洪流,逼迫李宪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然而,李宪虽表面上对这些奏折不动声色,但他心中却并未完全信任这些突如其来的支持。他十分清楚,立太子之事关乎大秦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血脉传承,更要慎重权衡朝中的势力分布和各方的影响力。

李宪心里很清楚,芈月的背后不仅有个人野心,更有外部势力的干涉。大乾太子李承晚与楚国国王芈熊的暗中支持,早已引起了他的警觉。李战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李宪明白,这个孩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很可能会成为外部势力操控朝政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李宪并不打算如此轻易地将大秦的未来托付于一个仅出生月余的婴儿。

面对芈月的步步为营和朝臣们的压力,李宪开始悄然布局。他并没有立即回应朝中大臣的请求,而是暂时搁置了太子之位的讨论,转而集中精力处理其他政务,特别是北方行省的黄河泛滥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李宪的拖延让芈月的计划一时无法得逞,但她也没有轻易放弃,继续在背后运筹帷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李宪心中已有几分定夺,但面对群臣的压力,他还是决定听取几位心腹重臣的意见。于是,李宪命人召来了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准备与他们共商大事。

御书房内,李宪坐在龙椅上,脸色沉静,眼中透着深思。瑶光和杨安相继入殿,见礼后,分列两侧。李宪看了他们一眼,缓缓开口道:“近日,群臣上书,纷纷要求立李战为太子,朕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立储乃是关系国本的根本大事。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国师瑶光首先开口,他一向沉稳,目光平静如水。他略微低头,语气不急不缓:“陛下,立储是大秦朝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李战虽年幼,但毕竟是陛下的长子,血脉正统,群臣上书立储,虽有道理,但臣以为,这背后或许有更多的考量。”

李宪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瑶光抬眼,目光深邃:“皇贵妃芈月近来在朝中颇受瞩目,特别是在李战出生后,她的影响力愈发强大。臣担心,若仓促立李战为太子,可能会引发后宫权势的倾轧,甚至影响到朝政的稳定。”

李宪沉思片刻,瑶光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芈月在后宫中的权势与日俱增,她的背景、手段,以及背后的势力,李宪都一清二楚。若贸然立李战为太子,或许会使芈月势力更加膨胀,导致朝中权力失衡。

李宪转头看向丞相杨安,问道:“丞相以为呢?”

杨安微微拱手,眼神中带着些许谨慎,他斟酌片刻,开口说道:“陛下,立储之事确实不可仓促决断。李战虽为皇长子,但年纪尚幼,朝中局势复杂,后宫势力也不可小觑。臣以为,立储应当慎重考虑,并且要择一合适时机。大秦如今内有洪水灾情,外有楚国暗流涌动,立储之事若操之过急,恐怕会给敌国或不安分的势力以可乘之机。”

李宪听罢,心中暗自权衡。瑶光和杨安的意见虽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并不是立太子的最佳时机。无论从朝中局势还是外部威胁来看,立李战为太子会让朝堂更加动荡,特别是芈月背后的势力会更为肆无忌惮。

李宪目光闪烁,低声道:“朕也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李战虽是朕的第一个儿子,但他还小,太子之位,事关大秦的未来,不能如此轻易定夺。”

瑶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陛下英明。立储之事不仅要考虑血脉,还要看储君的德行、才干与魄力。如今李战尚在襁褓之中,何谈治国理政?群臣之所以如此迫切,不过是因为后宫的势力在其中推波助澜。”

杨安也附和道:“正如国师所言,立储需要深思熟虑,储君不仅要继承皇位,还要肩负起治理大秦的重任。臣以为,陛下可以暂且搁置此事,观察朝中局势,再择机立储。”

李宪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抬手轻轻一挥,语气坚定:“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朕会暂时按下立储之事,不急于一时。李战是朕的儿子,但这太子之位,朕要给的是最合适的人,而非仅仅因为血缘。”

此时,瑶光忽然目光一凝,似有所思,他接着说道:“陛下,若要稳定朝局,或许可以暂时分封李战为郡王,既不让群臣心生疑虑,又能安抚后宫,拖延立储的时间。”

李宪一听,眼前一亮。分封郡王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急于立储,又能平息外界的议论,保留未来选择储君的余地。李宪轻轻一笑,满意地说道:“瑶光果然聪慧,这个主意不错。朕便封李战为秦郡王,待他长大成人再做定夺。”

杨安也点头赞同:“如此一来,陛下既能稳定朝局,又能为大秦储君之事留有余地,实乃上策。”

李宪的旨意传出后,朝堂上下为之震动。大臣们原本对立储一事争论不休,有人倾向于立李战为太子,以稳定大秦的后继问题;也有人认为时机未到,应以国事为重。如今皇帝一锤定音,立储之事暂时搁置,让所有人的讨论戛然而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宪的诏令言简意赅,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正值壮年,大秦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东方六国虎视眈眈,我朝必须继续增强国力,以防外患。李战年幼,尚不足以肩负重任,储君之位非眼下急需决定之事。朕下旨,此事暂且搁置,众卿家勿再议论。”

听到这道圣旨,朝中大臣纷纷拱手拜下,齐声应道:“臣等遵旨!”他们明白,李宪的决断已是定论,朝堂不再有继续争论的余地。

然而,宫中的另一股暗流却悄然涌动。消息传到皇贵妃芈月耳中时,她脸色瞬间铁青。李宪的这道旨意,显然打乱了她的所有谋划。她早已在朝中布下心腹,煽动群臣上书为李战争取太子之位,而现在李宪一句话,便将她的努力化为乌有。

芈月愤怒地站起身,面色阴沉,心中翻腾不已:“李宪居然这样轻易搁置太子之位?他难道对李战没有一丝重视吗?”她越想越气,手中的丝帕被死死地攥在手中,几乎要扯破。

芈月身边的侍女小心翼翼地上前劝慰:“娘娘莫气坏了身子,皇上不过是暂时搁置,太子之位迟早还是会有定夺的。”

芈月冷哼一声,语气中透着不甘与愤怒:“李宪口口声声说要顾及大秦的安危,实际上他根本就是不想让我的儿子登上储君之位!”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随后低声道:“哼,既然他不愿意现在立李战为太子,那我就让朝中局势更加不可控,逼得他不得不立我儿。”

她心中已然定下计策,决意要让朝堂风云再起。芈月深知,储君之位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未来保障,也是她在后宫中稳固地位、掌控权势的关键。如今李宪的决断不过是暂时的挫败,她绝不会轻易放弃。

芈月暗暗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虽被这道旨意暂时击退,但她相信,只要继续在朝中运筹帷幄,她依然有机会让李战成为大秦未来的继承人。而她自己,也将在那一天,成为真正的母仪天下之人。

“李宪,你可以暂时搁置,但这件事,绝不会就此结束……”芈月眯起眼,冷冷地呢喃着,眼底燃起一抹决绝的光芒。

芈月坐在后宫的偏殿中,微微捏着手中的锦帕,脸上挂着一丝阴险的微笑。她知道,后宫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而她必须找到可靠的盟友,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眼下,顾清歌恰好是她手中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

“顾清歌,你我之间的关系,恐怕要再进一步了。”芈月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顾清歌心中一震,虽然她明白自己是被芈月看重,但她并不喜欢这种被利用的感觉。她微微皱眉:“皇贵妃,您要我做什么?”

芈月缓缓站起,走到窗前,俯视着外面的花园,目光阴沉:“九门提督龙课多,是我们必须争取的对象。他手握宫门控制权,若能拉拢他,便能牢牢掌握后宫的动向。你可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