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小倩进了梅琴的屋,孙福生美滋滋地走开了。
在审讯室门口,孙福生看着两名队员“护送”赵启山,进了审讯室。
孙福生等着,最理想的结果,来人把赵启山领回去,再派个新组长,中等结果,两个男人来审赵启山,这说明上面并不重视这个案子,有点应付之嫌,但只要能把赵启山定罪,他通共的嫌疑,就可以再翻出来查。
最差的结果,梅琴垂头丧气地跟在两人后面,证明组长换了别人。虽然不能主导审讯赵启山,但多少还能影响到最终结果。
“孙队长,”梅琴的声音,孙福生抬头,看到审查组三人,梅琴走在最前面,“昨天搜查赵启山办公室,还有他外面的住处,什么都没有发现,孙队长,是不是材料还要再细致点,难道他外面还有住所,你没有发现,或者有什么亲戚朋友,可能隐匿财产?”
很明显,梅琴还是这三人的主导者,孙福生有点发懵。
“怎么会什么也没发现呢?”
孙福生想起,上次张新白他们来搜查,也是什么收获都没有,当时就听说,赵启山家什么都没有。那次搜查,孙福生也没有参与,当然也是为避嫌。
后来听参与搜查的人说,赵启山家什么也没有,特别寒酸。当时,孙福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有关共党材料上,根本就没有往财产方面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慌乱中,孙福生脱口而出:“可能是上次对他通共审查,搜查人员给拿走了吧?”
梅琴:“好,孙队长,希望正式与你谈话时,你也一如既往。”说完,梅琴带头走进了审讯室。
在正式谈话时,孙福生当然不能说这些不着边际的活,那是会记录在案,并呈报上面的。
为什么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上次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的,那赵启山最近忙什么?孙福生接触了不下十几个汉奸,还有他们的家属,说到敌产清查会,一致说法:这些人的胃口太大了,真的填不饱。
难道赵启山一直帮陶站长敛财?帮陶站长还好说点,那他也在帮李主任。很清楚,李主任是拆散赵启山和梅琴的“罪魁祸首”,他绝不可能真心帮李主任的。
要赶紧调查,这次是自己考虑不周,想当然了。现在回想起来,和赵启山在东北相处这几年,赵启山什么时候爱过钱财啊!
不行,赶紧去收集证据,再寻找赵启山另外的住处。赵启山和自己一样,确实不爱钱财,但并非人间圣人。当年抢劫银行后,经费保管,他还是让那晓丹和娟子分开保管的。娟子是他妻子,那不也是为自己花钱方便。
在审讯室里,为了座位,梅琴和老姜谦让起来。
早晨,接到中统局总部电报,这个调查组实行双组长制,梅琴、老姜任组长,小吴任组员。
这是中统的人争论一晚上,想出来的方法。
本来中统并没有重视,接到中央执委会的调查令,没有多想,就按照平常那样,派出调查组。
调查组刚到,就接到举报人的质疑,这份质疑电报又是从保密局转过来的,这使中统不得不重视起来。
整个抗战时期,中统与保密局前身军统,虽说是一家分成两家,但面和心不和,一直暗中较劲,最终中统被军统压过一头。
现在中统正在步军统后尘,也将改成党员通讯局,人员忙忙叨叨,保密局还一再添麻烦。你保密局是天啊,让我们中统围着你们转?可也怕调查结果真出现偏差,让保密局抓到把柄。
让我们中统换组长,你保密局休想,说到底,这是你们保密局的内斗,中统给保密局擦屁股呢!得,我来个双组长制,两个组长互相监督,同时负责,两个组长真产生矛盾时,到时再说嘛。
赵启山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谦让,最后,还是梅琴坐到中间,当了今天的主审。
“赵启山,你还有什么话说吗?我们还可以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赵启山挑衅式看着两人,“你们中统工作,就这么没有章法吗?坐个位置,都要磨蹭半天。不会是因为机构变动,打乱了正常工作程序吧?”
梅琴被惹火了,一拍桌子,“赵启山,我希望你认清形势,现在是你接受审查!”
赵启山毫不示弱,“我清楚得很,已经看到结果了。”
梅琴也不废话,直接发问:
“伪满奉天商会副会长,曹献极,送你一对前清花瓶!”
“没有,他送给谁,谁接收,时间,地点?可以和我对质嘛!”
“伪满奉天省海关关长,李长发的小舅子,送你一幅明末古画……”
“没有,画在哪儿?不管画在什么地方,哪怕在故宫里面,只要画轴上有我的指纹,你们都可以给我认定。”
……
“没有”、“没有”
梅琴一连问了十几项,赵启山否认了十几项。
老姜冷笑道:“这么说你两袖清风啦?”
赵启山爽朗大笑,“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