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钱是我的祖宗呀

并汉 做梦中 3727 字 20天前

都是画在用过的粗麻布上,东一块西一块,有的甚至是由枝益拼接而成的。

好在不用一字不落,画有图形可看,脑有原理可讲,人能动手实践。

有些东西还是只在自己脑袋里比较好。

至少安全些,如果他们看不懂可以问自己。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每一样都经过历史的检验。

比如:

有属于农业用具的:脚踏打谷机、脚踏脱壳机、手摇风车、风车石磨、压水机、板车、碌磙、龙骨水车。

有属于工业用具的:人字梯,齿轮千斤顶,阿基米德汲水器,手提鼓风箱、水棑、蒸馏器具、手摇砂轮,手摇纺车、十二蹑织绫机、算盘等。

还有可以用来售买的商品,比如有夏天的折扇,冬天的蜂窝煤炉;也有木工的组合家俱,皮匠的冬天防寒五件套;另外还有大人小孩都可以代步的两轮车,负重更大的带转向功能的四轮车等等。

而布置下去的研究任务则更多。

既有像水泥配方、瓷器配方,造纸配方、沤肥配方、改炉方案、坩锅炼钢法、活性炭烧制等等这样实实在在的实用研究。

也有像干馏、蒸馏、离心、采选、洗煤等这样的技术研究。

同时董先给大家展示的还有一张地图。

这是按董先前世记忆中的灵丘矿产勘探成果所绘。

在记忆中,灵丘矿产资源丰富。

不仅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

还有长石、石棉、方解石、沸石、珍珠岩、花岗岩、黑砂石、石灰石、硫磺、渗水石、矸石、粘土等非金属,更有煤炭等可替代木柴的能源资源。

这让董建看得眼睛发亮,这探矿找矿开矿,不就是自己的专业吗?!

董先要求大家,这么多的百工堂项目,不要一蹴而就,而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扎实实践。

就如同相里器改犁时,亲自试犁两天;石头改磨后,亲自磨豆浆。

自己使用,才能知道哪里有问题,哪里不方便,哪里还可以改进。

第一期的百工讲堂,最后一课上还通过唱名的表决方式成立百工堂管理委员会。

由董先任百工堂匠头,董建任百工堂祭酒。

高柏、蒲冶、相里器、石头、车阿多、皮阿弱、房阿强等十名大匠组成百工堂管理委员会。

小主,

负责日常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同时帮助董先试制新品。

董固、温铁、刑林及来参加第一期培训的大匠后代就任百工堂秘书组。

负责管理百工堂各种文档,记录进度,跟进各项目工作,并记录成本。

另外还确认了另二十名匠人为辅助大匠的帮手。

董先要求每个有拿到项目的匠人,必须定期完成进度报告,并交秘书组存档。

先期可先挑选出几个眼下能完成的试制样品,进行质量检察,完成测试报告,争取在六月府君日来临之前推出市场,为百工堂的顺利健康地运作打下基础。

现场还颁布百工堂精神与纪律:

敬业保密、勤勉谦逊,精益求精、扎实守信、专注创新。

在董建的支持下,原料由矿山提供。

作为回报,董先让莫瑶就任百工堂股东监察。

众人对股东监察一词不甚了解。

董先一句话打消了他们的不解。

股东就是出钱的人,享受一定收益。

这份收益就在董先的三成里。

不影响给大家的分成和商品的提成。

监察就是有权力监督百工堂的运作与支出。

众人也理解,毕竟是匠头的父母,没把匠头的祖父母拉进来算是不错了。

再说了,光凭董先画的大饼,可是吃不饱的。

到时董先拿不出钱,而匠户又与董氏家主闹掰了,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呀?

有了董先父母出钱,相当于为董先兜底,让匠户安心。

董建忽然明白了父亲的深意。

莫非这是父亲董畯借此将家族的匠户经董先之手,转给自己的一种手段。

毕竟,全家族中,只有自己选择了以百工为业。

董建看着自己的儿子,突然间做得并不比自己差,有些迷茫,有些失落。

就好像,以前依赖自己的那个跟屁虫,突然一天之间,长大了,不需要自己了。

于是董建和莫瑶也不含糊,立刻就安排马财作为百工堂财务核算人员,作用百工堂帐目监察,协助董先管理百工堂。

当大家离开矿山回灵丘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喜悦。

每人手上最少有五个项目,难易搭配,而且很多项目需要合作研究。

他们回灵丘后,均可按董先既定的目标,挑选学徒,签约用人,考核上岗,并以伍为基础,进行编组搭档。

董先还说了,他们属于大项目经理,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由他们来培训和挑选下属。

手下的每个项目,由小项目经理负责,做到一人负责一个项目就行了,再由小项目经理去拆分流程,进行流水作业,雇佣临时工进行生产。

最后由百工堂委员会组织进行质量检验,合格才能放行进入市场。

而百工堂秘书组,则负责跟进项目进展,有问题有情况可以随时到矿上向董先汇报。

同样的,百工堂的支出,则以在董固手上的二十九万钱为基础。

董建和莫瑶还特意提醒大家,离六月府君日,不到十五天,如果有成果,尽量在那个时候拿出来。

只有看那时的表现,才是检验百工堂能否健康运作的标准。

按眼下十名大匠和二十名助手,每人带四名弟子,就是一百二十名弟子。

大匠和助手一个月六百,一年七千二到七千八,再加年终就要九千二到九千八,凑整一万。

三十名大匠一年就要三十万。

弟子一个月三百,一年三千六到三千九,再加年就要五千六到五千九,凑整六千。

一百二十名弟子一年就要七十二万。

多出来的算管理费用了。

一年合计一百万,签约八年,就要八百万钱。

这可不是小数目。

董先这时才被拉回现实。

钱,钱,钱。

怎么办?

怎么办?

有什么办法可以赚到钱?

直到众人远去,董先还在思考。

这是重生后的考验。

钱钱钱!我的命根!

好在为匠户买了地和宅院,今年的就不用付了。

矿上的由老爹付,应该也不用我来付,最多补个差价。

试制的材料由矿上出,又能省上一大笔。

现在董固那还结余二十九万,应该还能撑上几个月。

但过了今年,明年怎么办?

唉,前世今生都要为钱烦恼!

钱呀,你真是我的祖宗呀!

唉,怎么不来罩着我呢?反而不断地为难我!

还真是的,钱就像祖宗一样,虽早已远去,想见见不到,想抓抓不着,空留下个牌牌,给你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