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便要走人。
董先见了,唉,算了。
原以为褚燕、乐进、凌操这样的人都来了。
对这关羽还用了点心,应该更容易才对。
但人算不如天算。
被拒绝了!
人家果然还是和大耳有缘。
于是他示意放关羽离开。
这时帷缦外人声嘈杂。
成进来禀告:
“有亭卒过来!少主,要不要回避?”
说完看了看关羽。
关羽愣了,外面是亭卒,我现在出去,不是撞个正着吗?
但自己已经说要走了。
这下尴尬了!
莫逊也不明白,这关羽有什么魅力,为何董先要这么费力?!
于是他想不如把关羽抓住,到时献给亭卒,至少还能有功。
但这帷缦之内,都是董先带来的人。
想帮忙,自己也使不上力。
董先看到关羽有些进退两难,立刻明白过来。
心想,算了,好人做到底。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于是叫上舅舅。
两人一起去会会亭卒。
亭卒大呼小叫。
说抓到扎绿色帻巾的人,虽然不是关羽,但却看见那些人回到商队里面。
看来这商队与关羽有关系。
想要检查!
而董先则不让。
说我们是正经路人。
身籍名数,过所路传一应俱全。
没理由你想查哪里就查哪里!
这时大陵商曜过来。
这是一个典型粗壮肥胖的黑老大形象!
而且人家还正年轻。
商氏家主,拥有私矿。
自然也是前呼后拥。
这年头,要有私矿,尤其是铁矿,那必须与铁官有点关系。
比如董先的老爸董建,就是董畯先托人介绍到北平铁官下的铁矿学习,并做了几年,这才回家能开私矿。
而这商曜自然也不例外。
三代人的努力,这大陵商氏与太原郡上下,关系都还不错。
自古以来,要想上道,这黑道白道,缺一不可!
这亭卒,来往接触得多,自然也不敢得罪。
人家可以上通郡曹,中达县尉,下达游徼、亭长!
又是一方大豪。
自己犯不上为这个得罪。
这下亭卒为自己找了个台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原来你们在这里是在等商家主,那没事了。
不打扰你们了。
亭卒这,说走就走了。
而董先和莫逊见到这商曜一来,这亭卒马上就走。
当然知道这商曜的能量。
他们也不想怠慢。
立刻引着商曜到礼物堆里。
然后一边介绍。
一边挑几件送给商曜。
这商曜自然也不客气。
关羽自己待在帷缦里面,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一来,这亭卒虽然表面走了,但一定不会走远。
他们只是在等商曜离开。
二来,人家第二次救自己,自己就这么走了,招呼都不打,也说不过去。
三来,至少可以确认,这商队的人,对自己没有恶意,是真心想救自己的。
而董先边走,边向商曜打听关靖的事。
这才知道这关靖来太原是为了跟太原王氏学经,也算是儒士。
后来有人邀请举荐到幽州任职,但具体在幽州哪个郡县任职,任什么职,商曜就不清楚了。
好歹能向关羽交代一下。
董先拜托商曜,走的时候顺便把亭卒带走,免得影响心情。
商曜见了那么新奇的商品,也很期待合股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点小忙,自然没有问题。
商曜带着亭卒离开后。
董先回到帷缦,对关羽说:
“关义士,这亭卒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眼下跟着我们,乔装打扮一番,才是上策。”
关羽也才二十,人生还有很多没经历的,还不想找死。
于是略为迟疑地开口:
“但我家小君,人还在榆次县北的黄蛇岭等我!”
董先说:
“没有关系,我让人帮你去找她,但要你一件信物!”
关羽没有办法,只能答应,摘下绿色帻巾,并在上面借了毛笔墨水画了胡氏藏身之地的草图,交给董先。
这绿色帻巾,是胡氏亲手所缝,针法独有,上有名字,外人无法短时仿冒。
董先接过帻巾,又说:
“你族叔,我也打听了,去了幽州任职,但不知哪个郡县,也不知任何职!”
然后建议道:
“眼下,不如先跟随我,我旗下有四方商团,可以帮你隐匿。”
“一路下来,也需钱粮,你做事,我付钱,咱俩雇佣关系。到时还可借机打听你族叔下落,如何?”
董先想着,先糊弄下来再说。
先看看你是不是那个真关羽,如果不是,打听消息的速度可以快一些。
如果是真关羽,那不好意思,这消息就要慢慢打听了。
没个十年八载不行。
这幽州那么大,尤其是从右北平到辽东那三四百里的傍海道,难走呀。
说得通的。
关羽想了想:
如果这董先要招自己做门客,那自己怎么办?
但也不得不佩服董先说的有道理。
胡氏有孕需要照顾,也不能奔波,而自己也确实需要一处隐匿的地方。
如此一来,董先的安排也算合情合理。
既然自己也没好的办法,那只能暂时如此。
关羽决定了麻烦人家,自然要给人家交个底。
董先这才知道,他救下的这个关羽就是河东解县的关羽。
现在的关羽才二十岁,没有标志性的长须。
脸像董先想象中的那么红,最多算是皮肤过敏或皮炎症状。
接下来,董先安排人拿关羽信物去接胡氏,并要求接完胡氏直接回灵丘集合。
并给那一伍先锋部曲交待,回去之后,务必告诉主母莫瑶,好好对待胡氏。
这里面也有董先的小心思:
先让你们夫妇分开。
到时你想走,也得回灵丘接人吧!
而到了灵丘,让人好好对待胡氏。
给她像家一样的感觉。
走的时候,会不好意思吧!
这感情牌,还是值得打的。
舅舅莫逊提议:
眼下队伍中有关羽这个被通缉的杀人凶手。
如果在雁门关内行走,比较容易被发现。
不如出关,那里年年经过鲜卑寇掠,管理没那么严格。
雁门关的情况,自己也比较熟悉。
往来行商那么久,多少有些门路。
而出了雁门关后,到繁畤,再到平舒经直谷关回灵丘。
平舒关塞,那里是叔叔董武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应该比较容易通过。
众人一经商议,也觉得莫逊的建议有道理。
雁门关内关外,是两个世界。
关内自然还是汉家天下,大汉律法还未到完全崩溃的地步。
但关外,就是定位为缓冲地段。
汉代的塞垣,不如秦代。
除了要地的还有维护外,其它的也就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