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士祭酒、常侍博士、太常丞、高功博士、射礼博士、乡饮礼博士的率领下。
治礼议郎、治礼郎中、治礼中郎、军谋掾、吏舍人、吏军谋、都讲、掌故、司业、司成、主事、助教中郎、饮酒、散生、寄学、弟子分列排开。
作为点名要见的童子郎。
司马朗和董先二人,畏畏缩缩站在队伍后方。
说实在话,这上千人的队伍,要发现他们两人也不容易。
一路劳顿,刘宏也不想耽搁太久。
他转头对随侍的新任太常刘焉说道:
“刘卿,这新任童子郎在何处?”
刘焉听到天子旨意,赶忙让人把司马朗和董先找来。
董先得到旨意,赶忙到童子郎休息室中捧出一个高大的竹筐。
也要感谢顺帝刘保。
他继位后采纳翟酺建议,修缮太学,开拓房舍。
不仅讲堂长十丈、广三丈。
而县还构造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这才让童子郎有自己的休息之处。
董先得到太学通知,就立刻准备这件礼物。
如果能得刘宏欢心,那陈耽之事就有希望了。
沿途被人拦下,检查竹筐物事。
但董先只掀开覆盖竹筐的布帛一角。
让其查验。
就这样董先和司马朗来到刘宏跟前。
原本刘宏是被个子高大的司马朗所吸引。
可是看到董先手捧竹筐,不由好奇心起。
太常刘焉已得到博士祭酒的提醒。
这司马朗之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郡守。
而司马朗之父司马防现任尚书右丞。
曹操正是由司马防所推荐。
而董先从前只是边郡百工籍之子。
因率游侠义从北上抗击鲜卑,才得到为郎的机会。
这司马朗通经晓典。
而那董先只醉心术算。
刘焉秒懂。
于是他向刘宏主推司马朗。
刘宏又不能现场打断。
他只能耐心听完。
现场的人,也只能耐心听完刘焉的介绍。
司马朗一脸沉稳,等着天子问话。
他心里有数,这刘焉的恩情,他司马家算是欠下了。
当众人正期待刘宏的发问时。
刘宏开口了。
他指着竹筐问:
“此筐中装着何物?”
董先赶紧上前,放下竹筐,揭开布帛。
从里面捧出种在瓷花盆中的牡丹。
十二月寒冬。
怎么还有牡丹。
众人一片哗然。
刘宏见此心喜。
“你就是另一个童子郎?”
刘焉赶忙上前,为刘宏介绍。
刘宏边听边点头,问董先:
“此牡丹有何说法?”
董先得到天子问话,开口吟唱:
“此花南地知难种,童子闲时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直待天子来。”
这一首七言,与现在流行的赋有所不同。
但其实前汉早有此种文体。
前汉东方朔的文辞之中,便有八言和七言诗句。
众人一听,此子写花言志。
通篇没有直接赞美牡丹,而是借其它事物来烘托。
隐隐中以牡丹自喻。
并说是在等天子来。
刘宏本身就喜欢这些。
他自然一听就懂。
他击掌点头道:
“诗好,志也好,不愧为童子郎。但你还没告诉吾,这花是怎么种的?如何能让它在寒冬开放!”
董先低着头,回答:
“禀国家,下臣自九月霜降,藏土窖中,以沤肥养之,四周以火逼之。”
“故隆冬时方有牡丹花开,计其工力一盆需耗数十金。”
刘宏一听成本数十金,不由高看一眼。
这牡丹本就是雍荣富贵之花。
刘宏一高兴,又问:
“吾西历函谷,去年关中有旱情,卿可有妙策?”
周围人一听,懵了。
这刘宏是在开玩笑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董先才十三岁,如何能答上来。
司马朗在一旁也有些庆幸。
还好不是问自己。
太学诸生,孟光位列其中。
他与董先有一面之缘。
此时不免为董先担心。
御前奏对,非同小可。
这小子,可不要枉送性命。
刘焉心想,若是答得不好,免不了要往前任身上推了。
反正这董先也不是在自己手上考的。
况且,也不是在太学中修习。
而是谷城门侯刘洪的弟子。
董先听了刘宏的问题,略为沉思,然后昂着答道:
“下臣有四策,请国家斟酌。”
董先要说的是粮食多样,拓渠挖塘,筑陂凿井,以工代赈四策。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前面三策都不是一时可以见效的。
但最后一策,却是可以实现,并可以用来实现前三策的办法。
简单说就是把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做前面三策。
然后才发粮食赈灾。
反正都是自己的子民,不赈也不行。
另外,还可以让各地豪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一起赈灾。
刘宏听后,十分高兴。
于是便允董先可以说出一个愿望。
董先自然不能当场说出来。
他说国家给的愿望,自己要细细想想。
以免辜负国家的希望。
刘宏心中可不是这么想的。
吾只是随口一说,你可不可以不要当真呀!
但众人在场,天子一诺。
想收回都不行。
刘宏只能硬着头皮,让董先去想。
并安排刘焉跟进。
童子郎,无非就是希望早日外放为一县之长。
反正自己有钱收,不怕。
董先得到刘宏的承诺,非常高兴。
在太学接待刘宏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
但立刻去找田丰商量。
而董先在太学出格的表现,终究让人不太舒服。
哪个领导都不喜欢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之下。
但又没有办法,这董先已经进了天子的眼。
暂时动不了。
董先若是知道。
一定很高兴。
就是喜欢看到你动不了我,却还不得不共事的样子。
董先向田丰提议。
他想借刘宏这一承诺,来救陈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