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切要未雨绸缪

并汉 做梦中 3484 字 20天前

但同样也必须让陈耽获救后要远离朝堂。

同时董先向田丰建议,可以北上灵丘。

那里的桃山书院刚开。

蔡邕一定很需要陈耽和田丰这样的人。

田丰心动。

朝廷已经让他心寒。

这次举主若能安全出狱。

他田丰死又何憾。

经过田丰与陈耽的沟通。

陈耽终于同意,他获释会返乡。

年纪大了,也不想北上受苦。

而田丰则表示,他先送陈耽返乡后。

会回家乡安置。

然后再北上灵丘。

以报答董先义助之恩。

董先十分高兴。

当场写下亲笔书信。

让父亲董建要好好安置田丰。

董先知道陈耽的想法后。

还需要找高望,请求宦者能高抬贵手。

不然,这事一旦闹起来。

谁也捞不到好处。

有钱能使磨推鬼。

宦者也同样只要陈耽返乡养老,田丰离开朝堂。

他们看在高望的面上,就不计较了。

一切都很顺利。

董先这才向太常刘焉禀告自己的愿望。

“让前司徒陈耽出狱?”

刘焉还不敢相信。

本来还想在这事上使个绊子。

结果人家提出这么高大上的请求。

刘焉不由对董先高看一眼。

在获得董先肯定的答复后。

刘焉向刘宏汇报。

刘宏自然不会食言。

陈耽顺利获救。

董先亲自送别田丰和陈耽。

又是一出十八相送。

弄得田丰怪不好意思的。

这件事终究瞒不住。

雒阳一时褒贬皆有。

有人赞董先义救陈耽。

有人却说董先冬季开花,意在蛊惑天子。

但董先的所做所为。

终究还是传遍京师。

让宦者难受的陈耽获救。

这对于以袁绍为首已经站队党人的奔走之友俱乐部。

自然是个好消息。

袁绍、何颙、张邈、郑泰、吴匡、许攸、伍琼等人齐聚袁氏宅院。

他们正高兴地谈论此事。

当董先这个名字进入话题时。

张邈、郑泰借机提出邀请。

说是董先十二月除日要在雒阳董氏综合经营场所举办答谢宴会。

宴请王匡、胡母班等人。

而袁绍听了,也很好奇。

他想见见这董先,看看有没有拉拢的价值。

同样高兴的还有中山甄氏。

光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丁酉,中山毋极县。

甄氏迎来一名女婴。

女婴出生后,甄氏主母张氏及奴婢,经常看见有人为女婴盖玉衣,十分奇怪。

后来,甄氏家主甄逸请相士刘良。

为甄氏及其他子女看相。

刘良独指甄氏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女孩将来贵不可言。”

当灵丘董固的邮书送到董先手中。

董先不由有些头痛。

邮书中有三则信息:

一是代郡出现另一款洗洁膏,与董氏生产的一模一样。

二是赵嗣离开董建家,一家人搬到代县。

三是褚燕的太平经项目已经结清,对方要求再增订十万册。

对于前两件事。

由于这是董建决定的。

董固并没有说添油加醋。

但董先一看就明白了。

事都是人做的。

人越来越多。

早晚是会出现这种事的。

董固毕竟还是年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父亲董建更是纯纯工科男。

何况他们没有冰鉴之眼。

无法及时发现不对劲。

于是董先也回信,告知董建和董固五件事。

一是让董固先不要着急。

面对这种问题,只能用更好的产品压制对方。

让对方自以为得意的产品,失去价值。

另外,两边生产的洗洁膏如果都是一样的。

时间久的口碑会更好。

他们新产品,要想获得市场。

只能靠降价销售,或假冒董氏的产品。

董先把问题的关键扔给董固。

无非就是价格竞争,和严查假冒。

二是年底到了,董先提醒他们,该写信该送礼的人千万别忘了。

三是董先让他们安排董氏旗下,背井离乡的人,按批返乡探亲。

争取在府君日到来前返回。

提醒他们,乱世将至,让他们将亲人接到灵丘。

愿意北上的人,沿途各郡县综合经营场所协助安排北上。

不愿意北上的人,就近安置到各所属郡里的避难坞堡。

四是董先让董固提醒商团商队,要加紧在各地避难坞堡内,储备粮草布帛等生活所需。

同时让各郡县找借口,淘汰麾下所雇佣的太平道信徒。

并雇佣家世清白、身强力壮之人,组成排部曲。

各方州郡一百二十三个单位,连同各港口十二个单位,一共一百三十五个单位。

每个单位组织雇佣一个排的部曲。

用来保护各地资产。

这一来就需新增近七千人。

再加原来签长约的五千人。

灵丘外商团商队骨干人手将会达到一万二千人。

五是关于太平经项目增订问题。

董先要求太平道按二百钱一石的灵丘粮价,把十万册六十亿钱,换为三千万石粮食一次性付清。

并要求一次性把灵丘二万太平道匠人的粮草补充到位。

啥时这两条到位,啥时再签约。

这三千万石粮食,董先也是有安排的。

一部分在太行山。

中平元年后,有很多流民逃入太行山,到时会需要很多粮食。

另一部分当然要放在灵丘。

还有一些要送到珠崖儋州李渔和高显县梁辰保管。

看看这五条。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

但一切要未雨绸缪。

董固对董先的话。

这些年来,从未怀疑。

他当然会执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