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就是想合作共赢

并汉 做梦中 4189 字 20天前

谁来养育老幼?

所以在袁绍还未掌控之前。

董先以让出一郡之地,向袁绍示好。

无非就是想合作共赢。

袁绍也不知道这董先为何敢如此确定。

自己将来会掌控幽冀二州。

不过若是能被董先说中。

那也是好事一桩。

于是袁绍先答应了下来。

反正当他手中有幽冀二州时。

离他掌控并州也不远了。

董先拿着师长刘洪的位子顺带考虑了自己的事。

说实话。

这乱世将起。

师长刘洪这种科研达人。

实在不适合在乱世争雄。

况且他年纪也大了。

实在不宜让他奔波。

这也算是为他好吧。

董先在邮书中交代。

让师长刘洪北上之时,顺路将印绶交给驻扎河内怀县的袁绍。

刘洪收到邮书后欣然同意。

他本来就不擅此道。

关东起兵讨伐董卓后,局势进一步恶化。

如此状况,他自然不会不从。

再说自从董先提出了公元纪年历法之后。

从前的纪年是侯王或天子即位开始算起。

以侯王或天子的年号和在位时间计算。

天下只有一帝还好说。

天下若是多王就不好计算。

这也是春秋仲尼以鲁国纪年为主的原因。

当然了也可以看成这是一部鲁国的史书。

所以用的自然是鲁国的年号。

但董先的公元纪年历法不一样。

确认了前汉元始元年为公元元年。

往后无论何人为帝。

均可往下顺延。

不再受一时一势的制约。

真正的万世永流传。

这些年刘洪越实践,越觉得神奇。

他与董先之间,早超出师徒关系。

有点类似研究团队的感觉了。

刘洪在征求弟子徐岳、杨伟、韩翊等人同意后。

决定一起北上灵丘。

他收董先为弟子这么久了。

早就想上灵丘桃花山看看。

听说那里有百工堂,有百工讲堂。

擅于制作各种工具。

还有军士农工商医宣教建等各种门类的匠师。

他也很想去看看。

顺便为自己打造天文观测仪。

对于他来说。

这些东西,要比当官来得有兴趣。

另外刘洪还为董先举荐一人。

虽然他只任职山阳郡守不足半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听说山阳郡治昌邑有一人。

姓凉名茂,表字伯方,很是好学。

不过不喜欢术算,倒是对五经很有兴趣。

希望董先若有到山阳昌邑之日。

到时可凭此快,前往一探究竟。

有了河东之战的胜利。

这董先的到来。

让董卓压力陡然增大。

于是他派中郎将徐荣率都尉叶雄、李蒙出守成睾。

徐荥还建议,为守成睾,还需占领荥阳和敖仓。

才能互为犄角。

董卓欣然同意。

让徐荣全权负责东线防守。

于是徐荣让李蒙驻守成睾虎牢关。

让叶雄东出驻守荥阳和敖仓二城。

而徐荣自己则率西凉铁骑机动支援二地。

安排好东面的防守之后。

董卓才能稍稍放心。

但董卓能放心。

李儒却不行。

他手上沾着刘辩的血。

与董卓已经绑在一起了。

于是李儒向董卓提出一个中肯的办法。

为防关东做大做强。

可以考虑西迁。

西州是董卓的家乡。

到了那里,董卓便将如鱼得水。

进可出关征讨。

退可凭借淆函阻敌。

董卓提出疑问。

但是眼下董先占据河东。

就像拿着把刀对着长安。

这时候西迁肯定不安全。

李儒告诉董卓。

这董先。

身为百工之后。

却以奇巧之技。

去行商贾之事。

以往所作所为。

皆有盈利目的。

既然董先逐利。

那便好办。

逐利者,便以利诱之。

既然不见兔子不撒鹰。

我们便给他利。

还可分化关东。

成为西迁屏障。

董卓想了想。

也觉得有理。

既然李傕和贾诩两个校尉都打输了。

打得女婿牛辅都不敢过河了。

那就不如像李儒说的那样。

以利诱使他。

不要说投降。

至少可以暂时不作对。

两不相帮就好。

于是董卓问道:

“那派何人去比较好?”

李儒回答:

“听说蔡邕与董先将要有翁婿之谊。”

“我看可以派他去试试。”

董卓一听:

“有理。”

果然是读了十几年经书的人。

这弯弯绕绕的。

想得就是周全。

蔡邕就这样奉董卓的命令出使关东与董先谈判。

董卓想要西迁。

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他认为当年讨伐黄巾的朱俊是前朝宿将。

虽然眼下没有冲突,但却让他心存忌惮。

若是迁都过程。

朱俊从中捣乱。

到时如何应对。

于是董卓想与朱俊通气。

但朱俊坚决反对迁都。

这让董卓很气恼。

关东起兵讨伐董卓。

河东董先先赢一局。

董卓、李儒弑杀少帝刘辩。

董卓屠戮阳城。

但丝毫不影响讨伐董卓的意志。

反而愈演愈烈。

董卓这才疑心京师雒阳有并东内应。

于是他做了两个动作。

一是撤掉袁基太仆的职位。

算是给袁氏一个警告。

二是在朝会上提起迁都之事。

“高祖建都关中,前汉在长安即位的皇帝有十一位。”

“直到光武在雒阳建都,到今天也已经有十世天子。”

"按照《石包室谶》中所说,应该重回长安,以顺应天人之意。”

朝中听了董卓的话,一片寂静。

司徒杨彪站出来:

“移都改制,这是大事。”

“昔日商,盘庚迁都五次,殷商民怨鼎沸。”

“以往关中,曾遭王莽之祸,宫室焚毁殆尽,黔首流离,百无一存。”

“光武中兴,接受天命,迁都雒邑。”

“到今天,并无大恙,黔首安居乐业,国相拥立圣主,光隆汉室。”

“若是无故捐弃宗庙,抛弃雒阳园陵。”

“我担心,会让天下惊恐不安,造成动荡。”

“另外《石包室谶》是一部妖邪之书,不可轻信!”

董卓回应道:

“关中富饶,秦当年凭借关中,吞并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