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怕伤了曹操的心

并汉 做梦中 4460 字 20天前

“而酸枣的诸位,则驻守成皋,控制敖仓。”

“同时封锁轘辕、大谷二关,占据险要之地。”

“再让后将军袁术率南阳士卒进军丹水和析县,挺进武关,震慑三辅。”

“各位都只高筑城墙、深挖沟壕,避免正面交战,多设疑兵,迷惑逆贼。”

“以此彰显关东诸位以正义讨伐叛逆。”

“这样天下便可快速平定了。”

“如今诸位以正义召集了各路士卒,但却瞻前顾后,不敢进兵。”

“人家并州刺史董进贤已经把荥阳和敖仓打下来了。”

“直接派人去接收即可。”

“这都不干。会让天下人失望的。”

“就算是我本人,也会为你们感到羞愧!”

可是酸枣众人没有采纳败将曹操的意见。

曹操很失望。

于是借口自己这一趟伤亡过重。

需重新招募训练士卒。

随后便与夏侯惇等人一起离开酸枣到扬州征募士兵。

曹操心急如焚。

但董先却悠然自得。

这不,他到京县与密县之间的梅山游览。

梅山,也称梅峰。

系嵩山余脉。

高约百丈。

山体为紫红色石英砂岩。

是有名的风景胜地。

但此时的梅山。

还是个避难之地。

因为亲卫队在进行例行安全梳理时。

发现林中有人。

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有上百家,数百人。

当亲卫队将人押到董先面前。

经过审问。

董先这才知道。

为首者名叫杨俊。

杨俊,表字季才。

河内获嘉人。

少时曾受教于陈留边让,评价颇高。

当雒阳诛宦,董卓纵兵劫掠,兵乱四起之时。

当然了,这里还有丁原让王政做的那些破事。

种种乱世之举,这才把杨俊逼到这里避难。

他考虑到河内处于四通八达的要冲,迟早会成为战场。

所以便扶老携幼到这里。

与他同行有一百多家。

董先知道了以后,便邀请他北上。

如今的并州,灵丘,都非常安逸。

可以安置他们。

杨俊哪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只能应允。

其实历史上杨俊最后也是到并州避难的。

并受当时的并州刺史梁习重用。

而如今他也是被并州刺史董先发掘,并推荐到并州避难,日后肯定也会重用他的。

也算是董先完成了一件历史支线任务吧。

既然杨俊答应了。

其他人自然也就愿意跟随。

接触一久。

杨俊看董先也不是一般人。

光是身边那两个膀大腰圆的壮士。

还有那二百五十名全身鱼鳞铁甲的亲卫队。

眼神透露着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冷竣。

他越来越相信,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等他得知董先是并州刺史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

这才愿意跟随到并州。

董先到梅山一游。

收服杨俊一窝人。

也成了乐呵呵笔下的戏曲片段。

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董先不拘一格用人的风采。

再加上河东、荥阳之战。

使妙计,醉酒强取飞熊军。

施仁德,护民放走二校尉。

用伪装,冒名诈取荥阳城。

不畏死,义士勇炸夺敖仓。

燧发枪,三发射退徐中郎。

大伾山,黑夜伏击擒叶雄。

六场主要战事,在乐呵呵和修音手上,又成为新一轮热点。

再加上轲比能死后进入嵬白山陵园的事迹。

无疑将会成为田间地头,黔首餐桌,闺房夜话,里聚闲谈的内容。

乐呵呵有意将董先塑造成骁勇善战、用兵如神、不分种族的形象。

董先自然听之任之了。

十多年下来,他对乐呵呵是绝对的信任。

从不干涉。

也无需干涉。

轲比能的死,通过乐呵呵和修音的包装。

在董氏娱乐小队的传播下。

终于传到了南匈奴、乌桓、丁零、扶余以及鲜卑人耳里。

他们不敢相信。

一个外族部落头人,竟然能有这种待遇。

死后入驻嵬白山陵园。

事迹立于石碑之上。

与那些为董先战死的烈士英雄埋葬在一起。

接受众人的祭拜。

那些原本还有些敌意的外族贵族也软化了态度。

因为他们周边那些原本是他们财产的奴隶。

已经群情汹涌。

大家都在热烈议论轲比能死后进入嵬白山陵园一事。

他们看待董先派来管理他们的先锋军成员和孤儿骨干也友善了一些。

如果他们想要加入先锋军。

除了有人推荐,还要接受加入前的审查。

这些都要靠管理他们的先锋军成员和孤儿骨干们。

三月十八日,戊午。

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

杀袁隗。

一来袁隗是名义上的太傅,录尚书事。

相当于董卓的制约。

除掉袁隗,就等于给董卓松绑。

二来袁隗是袁氏的主心骨。

听说这外逃的袁绍和袁术常为嫡庶起争执。

多亏袁隗和袁基的调和。

如果没有袁隗和袁基。

这袁绍和袁术还能联手吗?

这相当于从袁氏内部埋下分裂的楔子。

三来袁隗一死,代表朝廷内袁氏势力的消亡。

可以防止被人从后背捅刀。

尤其是董卓不在长安。

袁隗门生众多。

万一他在长安搞事。

那可是防不胜防呀!

长安东都门内。

袁隗、袁基及宗族五十余人被带到这里。

今天是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

袁隗老态尽显。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今天。

真是终日打雁,终被雁啄。

当宣璠下令执行时。

袁隗嘶声竭力地大喊。

“董卓你这个老匹夫。”

“难道忘了当年袁氏的举荐之恩,军吏转政吏之恩,西域校尉坐事之恩,转刺史之恩,黄巾战败复起之恩了吗?”

宣璠则在袁隗耳边说道:

“相国让我转告你。”

“那日他率兵进入雒阳之时,袁家的恩情,他已经报完了。”

袁隗听了,目瞪口呆。

直到屠刀落下的那一刻。

他还不敢相信。

这董卓真的会如此行事。

但什么都改变不了了。

希望袁绍和袁术能再将袁氏发扬光大。

就在天子西迁到长安的第十三天。

相国董卓让司隶校尉宣璠诛杀太傅袁隗、前太仆袁基,并夷其宗族在京师五十多人。

杀完之后,将他们全部埋在长安青城门外,东都门内。

这就是董卓向关东示强的方式。

消息传出,令天下哗然。

于是支持袁氏兄弟的声浪。

越来越高。

尽管董卓诛杀袁氏。

但截止目前为止。

讨伐董卓的联军还是没有进一步动作。

北边袁绍王匡还是驻兵孟津,按兵不动。

南边有人为袁氏打抱不平。

于是劝袁术出击。

为袁氏族人报仇。

这人便是华歆。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

董卓决议西迁,华歆请求出任下邽县县令,因为生病了无法成行。

于是从蓝田逃到南阳。

当时后将军袁术驻扎在这里。

他挽留华歆。

于是华歆想说服袁术,进军讨伐董卓。

可惜袁术不想出头,因为他手下大将还未到位。

但其实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这袁术口碑不好。

人家不服他。

空降来的纨绔子弟。

如何能让心服口服?

比如荆州刺史王叡、南阳郡守张咨等等。

开玩笑,后将军职位比他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