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就削弱他们的权。
他们高兴得起来?
袁氏族灭,对董先来说,是意料之内。
他只是口头安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生活该过,还得过。
众人和董先回到荥阳。
太史慈在虞翻的配合下。
已率众人完成蚂蚁搬家任务。
荥阳撤离工作也告一段落。
董先通知张邈、袁绍、袁术派人来接收荥阳和敖仓的防卫。
然后自己撒手不管。
直接撤回酸枣先锋军的驻地。
不要说董先太张扬。
做了好事自然要说。
不然谁知道你做了好事呀。
尤其是这种万众瞩目的时刻。
更要大推特推,让人知道。
这时摸金营营长阿三告诉董先。
准岳父蔡邕和博士李儒已经等待多日。
原来那日徐荣兵败,再加叶雄失踪。
徐荣不敢隐瞒。
于是如实上报给董卓。
尤其是董先手中有对付西凉骑兵的武器。
这让董卓更加忌惮董先。
而蔡邕将董先的条件告诉董卓。
董卓有心怀疑蔡邕。
图利准女婿。
但蔡邕不卑不亢。
申明志向。
公私分明。
不容质疑。
董卓素来知道蔡邕为人。
见蔡邕如此坚决。
于是也不再怀疑。
他找来李儒商议。
要说鬼主意,还得找李儒。
李儒给董卓出了主意。
这董先想要的都给。
但我们也要给他安插楔子。
让他内部不安稳,互相怀疑。
听说董先自己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从中平元年起,便不给下属发钱,改发粮食。
还有,我们还要让他与下属的职责产生交叉,达到互相制约的目的。
比如可以任命董先为并州牧,征北将军,持节钺,灵丘侯。
将他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北面。
但却大肆封赏任命其麾下。
比如任命其麾下铁军为破鲜卑中郎将。
任命其麾下强兵为使匈奴中郎将。
这两位也都是北方的领军武职。
而且是受制于度辽将军。
与征北将军并无隶属。
另外任命其麾下关羽、赵云、张辽、典韦、许褚、黄忠、徐晃、张合、颜良、文丑等十人为校尉。
任命其麾下黄龙、李伯屈、苌霸洪、张阿雷、左子良、刘雄鸣、夏侯兰、高顺、程普、韩当、赵风、乐进、凌操、吕范、鲍出、周泰、蒋钦、浩周、史涣、李通、臧霸、檀柘、田豫、吕岱、虞翻、王政、曹性、马忠、管承、高艾等三十人为骑都尉。
任命其麾下管亥、杜长、王当、孙轻、胡才、李乐、韩暹、王猛、郭鹏、高诚、盖俊、张俨、胡里、曾帜、郭祖、唐询、薛州、周祝,孙康、孙观、吴敦、尹礼、秃瑰、劭提、李弘、郭磊、赵兴、刘石、吕常、马强、张通、张瑞、许安、刘明、李素、林朝、徐伟、霍东、刘擎、许成、杨飞、陈旭、陈虎、邓季、许烈、秦风、李义、严干、李弘、满宠等五十人为都尉。
任命其麾下董固、陈善、马财、白歧、赵峰、祈干、束显、莫逊、局头、李四、相里器、房阿强、皮阿弱、车阿多、阿笑、高柏、蒲冶、温铁、刑林、乐呵呵、修音、呲呲、阿三、刘辛、刘信、荀贞、陈默、江哲、阮瑀、路粹、魏劭、张机、韩暨、韩衍、娄圭、薛夏、枣祗、李渔、梁辰、崔林等四十人为征北将军府掾。
最为重要的是要任命程昱为河东郡守,王邑为太原郡守,高焉为雁门郡守,郭蕴为上谷郡守,王泽为灵丘县令,孟光为代郡郡守。
等等。
别看明着大家都得到朝廷承认。
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其实只有李儒才知道。
暗藏玄机。
首先把刚被杀了兄长的王泽安排去任董先家乡灵丘的县令。
而把灵丘县令孟光,安排接任代郡郡守。
让仇人看住自己的老巢,却调离自己的心腹。
这个就有问题。
其余程昱与王邑,高焉与郭蕴皆是如此。
这雁门、代郡与上谷。
这可是连接灵丘到弹汗山,和到并州的必经之路。
把这三郡搞乱了。
就比较好在里面浑水摸鱼了。
而河东离三辅最近。
到时没有后面支援,这程昱带领下的河东,也没啥好蹦跶的了。
其次一口气提拔晋封一百三十二人。
但朝廷眼下只发官位印绶。
不管他们的俸禄。
一切都要他们的主公董先负责。
这一百三十二人。
二千石以上就有十二人。
千石以上就有八十人。
四百石到六百石有四十人。
以并州贫瘠的情况。
再加本来有的郡县牧守令长丞尉。
一年下来,准把董先吃穷。
让他无法发展。
到时董先若是不发俸禄。
下属就会对其主公有意见。
朝廷只是用区区印绶。
便能挑拨离间。
如此买卖,很合算!
而董先是并州牧。
但朝廷分了这么多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都尉,甚至还替他安排了府掾。
表面上看,都是自己人,都是董先的下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其实无形中是令董先内部,上下权力互相交叉。
从而分走董先的权力。
董先若是专权,下属的权力就会变小。
董先若是不专权,下属的权力就会变大。
无论董先做出何种选择,都能分化他们。
若是这里面还有个别野心大的人。
那这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对钱,对权,对名,对利,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事。
有些不是追求全部,但至少会有一种追求。
只要董先和他下属在这些地方的争执越多。
时间一长,彼此之间的怨恨嫌隙就会增加。
从而达到瓦解董先内部的目的。
到时我们便可支持那些愿意依靠我们,对董先有意见的人。
来对付董先。
最终达到目的。
同时这份封赏的名单里。
李儒基本上把董先在中平末年之前所用的人员都列出来了。
也有很浓厚的警告意味在里面。
他想让董先知道。
别跟朝廷耍小聪明。
别跟相国董卓嘚瑟。
你用哪些人。
都掌握着呢。
别跟我们耍花样。
李儒还对董卓建议。
为防蔡邕图利。
下次再与董先见面时。
不如让自己跟随蔡邕。
去会会董先。
董卓自然允许。
倒也不是不相信蔡邕。
只是多一个人帮着把关。
尤其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
有益无害。
董卓不仅高兴。
而且还很得意。
他干脆授权李儒。
带着自己的相国大印和皇帝之玺。
可临机替自己,替朝廷做出决断。
不得不说这李儒对董先是用心的。
他把董先研究得透透的。
所提之事,其实无解。
权钱名利,向来最能识别人心人性。
要想破解。
除非上司下属。
两不相疑。
董卓听了,不由大喜。
对呀。
眼下我要做的事太多。
暂时管不了。
不如先让你自顾不暇。
等分化好了,我实力也攒够了。
到时再给你致命一击。
不错,不错。
果然是读过书的。
李儒,李文优。
你果然是好样的。
李儒拿着皇帝之玺。
用手轻轻触摸这一方一寸二分的白玉玺印。
尤其是螭兽钮。
不由感慨莫名。
人家董卓这么信任自己。
自己敢不肝脑涂地?
要知道天子七玺。
除了传国玉玺找不着了。
还有其余的天子乘舆六玺。
这皇帝行玺,用于封常行诏敕。
这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书。
这皇帝信玺,用于下铜兽符,发诸州征镇兵,下竹使符,拜代征召诸州刺史。
这天子行玺,用于封拜外国。
这天子之玺,用于赐诸外国书。
这天子信玺,用于发兵外国,或征召外国及祭祀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