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11章问题下

圣经千问 旧爱书写 2342 字 3天前

从地土应许到天国降临:基督宣告“神的国近了”(可1:15),将“流奶与蜜之地”扩展为“新天新地”(启21:1)。耶稣的到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将上帝的国度带到了人间。德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中活出的“微观天国”,就是顺服的具体化体现。她以无私的爱与奉献,关爱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病人和孤儿,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地方,展现出了上帝的爱与怜悯,让人们看到了天国的美好与希望。

从行为之约到恩典之约:耶稣在十字架上承担了人类终极悖逆的咒诅(加3:13),使“遵行诫命”从律法的要求转化为圣灵内住的生命结果(结36:27)。耶稣的牺牲,为人类带来了救赎的希望,让人们从律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能够凭借着圣灵的引导,自然而然地遵行上帝的诫命。潘霍华在《作门徒的代价》中强调:“廉价的恩典是不结果子的恩典”。真正的恩典是需要人们付出代价去回应的,只有通过对耶稣的信仰和对他教导的践行,才能真正体验到恩典的力量,结出生命的果实。

实践转化:在圣餐礼中,我们应当深刻纪念基督的顺服,“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通过这一仪式,让我们时刻铭记耶稣为我们所做出的牺牲,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跟随他。同时,通过“属灵操练”,如依纳爵式省察,培养持续顺服的习惯。依纳爵式省察鼓励人们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审视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贴近上帝的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结语:在撕裂世界中活出盟约的张力

《申命记》第十一章的神学原则,热切呼召当代信徒在五个实践维度中活出盟约生命:

在个人层面:以“每日选择”回应神的恩典,如朋霍费尔所言:“廉价的恩典是我们给自己的安慰,贵重的恩典是必须天天抓住的道”。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选择中,都寻求上帝的旨意,以感恩和敬畏之心回应上帝的爱与恩典。

在教会层面:建立“记忆传承 - 生态实践 - 群体悔改”的整全门训体系。通过传承信仰记忆,让信徒们牢记上帝的作为和教导;积极开展生态实践,践行对上帝创造的尊重与爱护;推动群体悔改,使教会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包容、不断追求圣洁的团体。

在社会层面:以先知性勇气对抗制度性罪恶,如马丁·路德·金引用阿摩司书推动民权运动。教会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反对社会中的不公与不义,为弱势群体发声,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普世层面:联结全球圣徒共同守护受造界,实践“在地如天”的终末盼望。我们应当与世界各地的信徒携手合作,共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上帝创造的一切,为实现“在地如天”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在基督里:扎根于那位“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2:8)的救主,使律法的咒诅转化为恩典的赞歌。我们要紧紧依靠耶稣基督,以他为榜样,在生活中践行顺服的精神,让上帝的恩典在我们的生命中彰显出无尽的荣耀。

这古老的盟约呼唤,今日仍在叩击着每个时代的心灵:“看哪,我将生命与死亡陈明在你面前——因此,选择生命!”(申30:19)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要坚定地选择顺服上帝,选择生命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诱惑的世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平安,彰显出上帝的荣耀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