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浪席卷过整个根据地时,在广播宣传顺利进行的同时,油印机那边也开始忙碌起来,印刷工人老周正在油印机前哆嗦。
当他发现新送来的蜡纸自带防伪水印——每张空白处都嵌着微缩版《论持久战》——终于咬牙按下开机钮。
次日清晨,带着松油清香的传单飘满县城大街小巷,日伪布告栏上"大东亚共荣"的标语全被替换成漫画版《小鬼子偷油记》。
戏台方向传来密集的鼓点,郑戏子踩着阴阳板唱起新编莲花落。
此时,牟勇将半块青砖垫在幕布支架下,看着戏子把荧光粉掺进胭脂盒。
他闻到三十里外驴肉火烧摊飘出的焦香,心中想到这是后方安宁的体现,而草台班子的表演也是为了鼓舞军民士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郑戏子甩出水袖卷住台柱时,藏在褶皱里的荧光粉突然亮起,在夜空画出巨大的华北地图,如同夜空中的神秘画卷。
某个正往台下扔花生的汉子突然僵住——他怀里的侦测器显示,这些发光材料居然能屏蔽宪兵队的无线电追踪。
萧云擦拭着晶体管表面的焦痕,忽然听见签到空间传来空投物资的提示音。
他望着祠堂屋脊上新架设的菱形天线,那镀铜表面此刻映出的不再是富士山,而是太行群峰连绵的轮廓。
郑戏子的草台班子在榆木扁担上扎起红绸,那鲜艳的红色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三十里外驴肉火烧摊飘出的焦香弥漫在空气中,牟勇深吸一口气,联想到这是后方安稳的象征,而他们的表演能让军民更有信心。
他将半块青砖垫在幕布支架下,看着戏子把荧光粉掺进胭脂盒。
后台草棚里,五个描着武生脸谱的汉子正用刺刀在铜锣背面刻曲谱——每道凹痕都是加密的日军据点坐标。
"今儿这出《血战娘子关》,可得让马家沟的乡亲们听个痛快。"郑戏子甩开三米长的水袖,袖口暗袋里掉出包苏打饼干。
他抬脚将饼干踢进炭火盆,腾起的蓝烟里顿时浮现微型华北地图,那画面如同魔法一般神奇。
台下忽然炸开声唢呐,声音高亢嘹亮。
穿羊皮袄的老汉把铜碗敲得山响,二十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秸秆扎的"三八大盖",在土台前排出进攻阵型。
当郑戏子唱到"十万旌旗斩阎罗"时,后台晶体管收音机突然传出萧云的指令:"东南角槐树下,穿灰棉袍的。"牟勇抄起道具关刀,刀柄暗藏的铜线顺着地缝窜向目标。
那探头探脑的汉奸刚要摸怀里的侦听器,突然被窜出的电流掀翻在地。
台下爆发出喝彩,都当这是新编排的武戏。
同一轮残月下,贺教师握着炭笔的手在蜡纸上簌簌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