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淦西认为这样的分配很好,告诉她马上有同学家里要寄来小米,到时候还可以熬小米稀饭。
待时间到了一点五十后,秦淦西要何娟上班去了,自己则躺在床上收小米。
因为他对小米的用途仅限于稀饭以及和大米一起煮饭,加之产量较低。所以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催熟,任其自然生长。
这次收获小米湿重六百斤,他没有接着种,而是对其催干。
一觉醒来,感觉小米都被催干了,总重还有五百四十斤,留四十斤今后做种,其它的拿来吃,又可以充当冲抵很多大米。
在这样的年代,常年吃大米是遭人惦记的,必须辅以各种杂粮、粗粮。
他虽然没经历过后面的几十年,但在有关记载上看到过,所以必须慎重。
检查时发现,稻谷也成熟了,最迟今晚必须收割,不然有掉落的可能。
看着十一亩半沉甸甸的稻穗,他心叹今晚的工作量不小。
按上次每亩两千五百斤计算,这次收获将接近三万斤,不但要收割,还要播种五百亩,工作量实在很大。
“再大也得干。”
他收拾心情后去配件厂,找到祝在新了解四种零配件的进展情况,没想到他的心情很好,直接叫来昨天那个技术员带着他去车间看。
原来昨天的铸造很成功,四种零配件都是一次性成功,所以祝在新的心情很高兴。
作为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厂长,在工厂里没有比产品能一次合格的事情更高兴的事情,并且秦淦西的四种零配件设计都是他们第一次铸造。
从聊天中得知,这个技术员叫钱森发,是六年前中专毕业分配来的,来就进入生产科,调度配件厂生产,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交谈中,他请钱森发带他看一下整个生产流程,他竟然同意了,带他从铸造车间开始参观。
在走向铸造车间途中,两人路过一个个车间,他看到每个车间门口都有人在抽烟扯淡。
走到铸造车间门口,却没看到一个人在门口抽烟,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这里的工人这么注意场合吗?
这时钱森发解释道:“铸造车间今天没生产任务,所以都在学习。铸造车间和别的车间不一样,有任务就得连轴转,加班加点生产,一次性把一批零部件完成。你们学校昨天的任务,也真是运气好,恰好遇到昨天开炉,不然要等到明天。”
听他这么说,秦淦西感觉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