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珍惜粮食

染丝之叹 苏苏陌染 1527 字 3天前

随着自己的儿子女儿长大,我跟妻子决定,让他们自己体验穷人的生活,他带着儿女来到了一处偏远的山村。这里交通不便,房屋简陋,村民们靠着几亩薄田艰难维持生计。

儿子看到破旧的房子,脸上露出嫌弃的神情;女儿则好奇地东张西望。第一天晚上,一家人挤在狭小昏暗的屋子里,蚊虫肆虐。儿子抱怨不断,女儿却试着跟邻居借来艾草驱赶蚊虫。

接下来的日子,儿子总是偷懒,不愿干活,还偷偷藏起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想去买零食。而女儿跟着村民上山砍柴,下地除草,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喊疼。

几个月后,儿子变得更加自私冷漠,而女儿学会了珍惜粮食,懂得了感恩,还结交了许多真诚的小伙伴。父亲看着截然不同的儿女,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次经历让儿女走向了两条不同的路,而这也是他给予孩子们自由成长空间后的必然结果回到城市之后,儿子依旧我行我素,每天只知道玩乐享受,花钱如流水,对家人的劝告充耳不闻。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还经常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而女儿,她将山村中的习惯带回了家。主动帮忙做家务,对待食物从不浪费一粒米。学习上也越发刻苦努力,因为她知道山里孩子求学的不易。而且她还时常写信给山村里的小伙伴分享城里的新鲜事。

看着儿子一步步堕落,父亲懊悔不已,他意识到当初的决定虽给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但对于儿子来说,缺乏足够的引导让他走上歪路。然而女儿的改变让他感到一丝欣慰,他决定花费更多精力去纠正儿子的错误观念,同时支持女儿保持这份善良与坚韧,希望儿子终有一天能像女儿一样明白生活真正的意义。。

父亲先是找儿子谈心,苦口婆心地讲述勤劳、节俭和积极向上的道理。可是儿子却不屑一顾,甚至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这让父亲既痛心又无奈。

与此同时,女儿在学校表现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她用这笔钱买了许多文具和书籍,寄回山村送给那些贫困的小伙伴们。她的善举得到学校表扬,同学们纷纷以她为榜样。

看到女儿如此优秀,父亲受到启发。他不再只是口头劝说儿子,而是给儿子报名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强制他参与劳动和公益事务。一开始儿子极度抗拒,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儿子内心深处的善良逐渐被唤醒。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慢慢地有所转变。虽然离彻底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父亲终于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持续引导,儿子终会成为一个懂得担当、积极向上的人。

儿子在社区义工活动中的表现越来越好,他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并且和其他志愿者建立了友谊。一次,社区组织前往山区支教的活动,儿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到达山村后,儿子看到那里艰苦的条件,孩子们破旧的书本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他想起妹妹寄东西过来的举动,心中满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