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珍惜粮食

染丝之叹 苏苏陌染 1527 字 3天前

在支教期间,儿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和他们一起劳作,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当他看到孩子们因为他的教导而露出纯真的笑容时,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回到家后,儿子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他不再乱花钱,珍惜每一份资源,对待学业认真起来。父亲看着儿子的变化,眼眶湿润了。儿子向妹妹道歉,感谢她的以身作则。从此,兄妹俩互相鼓励,儿子也彻底告别曾经堕落的自己,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大步前行。儿子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周围的朋友。他以前那些只知道玩乐的朋友来找他,看到他如今努力学习、积极生活的样子都大为惊讶。儿子便将自己支教的经历分享给他们,朋友们听后深受触动,其中一些人也开始尝试做出改变。

儿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选择了教育专业。他想通过自己所学,将来为更多像山村里那样渴望知识的孩子带去希望。

在大学里,他依然保持着节俭和勤奋的品质,还加入了各种公益社团,继续发光发热。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会和妹妹交流学习心得,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多年以后,儿子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常常带着学生们去贫困地区开展帮扶活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只要心怀善意并勇于行动,就能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儿子的行为不仅影响着身边的人,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家大型慈善机构听闻他的事迹后,邀请他担任形象大使。儿子欣然接受,利用这个平台,他讲述着支教时的所见所闻,呼吁更多人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他的学生们受其感染,毕业后不少人也投身教育事业或者参与公益项目。儿子所在的学校因为他带来的良好风气,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者前来任教或求学。

随着时间推移,儿子当年支教的山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各方力量的援助下,那里盖起了崭新的教学楼,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曾经那些懵懂的孩子,有的走出大山成为各个领域的人才,有的则回到家乡接过教育的接力棒。

小主,

儿子已至暮年,回首一生,他深感欣慰。他知道自己的一次支教之旅就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结出无数美好的果实,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而这种改变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在儿子的葬礼上,来了许多人。有他教过的学生,那些学生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散发着光芒;有他一起共事过的同事,他们敬佩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还有那些曾经受到资助的山区孩子们,他们眼中噙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