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草原城市建设计划

这个时候,蒙古王公倘若搞不定,下场会如何?

可想而知!

于是在无可挽回时,大明再以银行等各种手段介入,帮助牧民打倒王公完成土地私有化。

或者先帮王公与牧民敌对,接着干掉王公,完成集体土地合并,直接在蒙古草原上完成地主阶级的建设。

这个时候,不管是亏光钱的王公正式成为地主阶级,还是朱厚照将草原牧民变成地主。

朱厚照都能持续推动并购,拉拢地主阶级并入大明地主集团体系内。

之后,再用其他手段,完成地主阶级清退工作。

或者将他们演化成为新资产阶级。

这么一来,蒙古和平演变就完成了。

仔细看看这套体系,事实上,这就是历朝历代中原政权在南方常干的事情。

当年南方都是游耕、游牧山民百姓,他们是没有土地私有概念的。

所有土地,都是公有的。

公有土地的部落,虽然内部也有阶级划分,但是彼此界限不明显,他们是可以通过会议,表决,决斗等方式夺取权利的。

毕竟首领也是要下地干活的,送死断后是第一个去的。

所以编户齐民、均田免赋,通过将土地私有化,来将百姓层级切开。

历代官员做完私有化之后,人的私心增长,公有制褪去,富者土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然后造反,再重新均田免赋。

一点点改变各地生产方式。

对于草原,也只有漠南和大兴安岭西麓这些地方比较合适,戈壁荒滩,也只能在绿洲、河流两岸之间推行这套手段。

其他地方,也只能游牧合适。

总之,人口滋生,百姓无地可活,草原就会进入新的周期。

要么,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变成农奴。

要么,在城市内变成手工业者,然后成为工人阶级。

所以,朱厚照给诸位王公埋雷,他们或许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

但只要中原断了供给,他们就会瞬间崩溃。

政策导向型商业城市,最害怕市场目的地突然变动,来料资源地资源变动等等原因。

倘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好,足够的内需市场、资源供给可以支撑渡过难关。

但草原上,有个锤子的人口,资源也不能立刻变成吃的。

一百五十万人都养不活,倘若城市化开启,一段时间的婴儿潮之后,真要断掉供给,那下场可想而知。

“我们,选择土地抵押!”

八成蒙古王公,选择了这种看起来便宜的贷款手段。 凤舞九天之医妃传奇

博迪等察哈尔部落主们,则是说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