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姑叹口气,“大哥知道了又有啥用?他手里也没多少钱吧,况且……”
马二姑一脸凝重地说:“嫂子,这事如今要么出钱赔给人家,要么大妮就得去坐牢。要不,你再去给说说情,可不能让大妮去坐牢啊,孩子还这么小呢。”
王王氏心急如焚,一个劲儿点头,随后在衣服兜里翻找半天,掏出仅有的200块钱,递过去道:“二姑,这是我的全部家底了,你拿着,帮着给说说好话吧。”
马二姑接过钱,满脸为难之色,犹豫片刻才开口:“大嫂,其实人家还说了一个条件,能放过大妮。”
“什么条件?”王王氏着急追问,“二姑,你快说呀,再拖大妮就要被拉去坐牢了,啥办法都行啊!”
马二姑略作停顿,卖了个关子,低头捂嘴,看似伤悲,实则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而后才说道:“马厂长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前两年上班压坏了腿,落下残疾,至今没娶媳妇。那被大妮摔坏的镯子,本是马厂长留给小儿媳妇的。如今马厂长讲,只要大妮能嫁到他家,这镯子就当是送给大妮的定亲礼了。大嫂,马厂长家可富裕着呢,你看这事咋办啊?”
王王氏听得脑袋直发懵,瞪大双眼惊道:“啥?要大妮嫁过去?大妮还那么小,还在读书呢!”
马二姑赶忙解释:“这没问题的,人家说了,先办个酒席走个形式,过几年再成亲、领证也行,这样大妮还能在城里接着读书,钱也不用咱们还了。”
王王氏叹了口气,问道:“咱娘啥意思?”
马二姑应道:“咱娘说这事能成,这不,娘让我先来问问嫂子你的意见。”
王王氏满脸无奈,又叹了口气:“我还能有啥办法呀?这么多钱,就算把亲戚都借遍,也凑不够还账的。要不然,也只好如此了。”
“既然这样,这钱你就拿着吧,给大妮添点嫁妆。”马二姑把200块钱塞回王王氏手里,王王氏满是感激地看着她。
马大妮的婚礼在大食堂举行,马厂长家摆了五桌,每桌四菜一汤。马老大和王王氏以及马家兄弟都赶来参加,可他们瞒住了村里众人,家里接连出两个孩子的事儿,只字未提。马老大心里苦涩,好在媳妇肚里还有一胎,据说可能是个儿子,倒也算个慰藉。马家行事低调,毕竟大妮年纪尚小,即便婚事已定,也不愿在村里大肆宣扬。
尽管马家不愿声张大妮和小鱼儿之事,可村里还是迅速知晓了马大妮嫁人一事。一时间,村里流言四起,指责马老太不地道,说马家夫妇才出去没多久,就把孩子给“卖”了。有些村民在城里棉纺厂有亲戚,了解罗厂长家情况,更是添油加醋,传得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