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处方之辨

药香伴仁心 毛豆369 2675 字 5天前

查体:

脉象浮大无根,轻按即散,脉象显得虚浮,似有外力侵扰,按下后迅速恢复。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提示脾胃虚弱与湿气较重,气血运行不畅。趺阳脉微弱,几乎难寻,显示肾阳不足。患者的体征与症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表露出脾虚肾虚的表现,但又隐隐有些复杂。

陷阱设置:

面部潮红,常常让人误判为阳热症状,但林婉儿早已洞察,面部潮红并非阳热,而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患者的夜尿频多,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肾阳虚所致,然而她知道,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肾脏的功能已受一定影响,而这才是导致夜尿频多的根本原因。林婉儿的思路清晰,面对这些症状,她迅速做出判断:这不是阳热,而是少阴阳衰,虚阳外越的典型表现。

小主,

辨证:

少阴阳衰,虚阳外越。

治则:

引火归元,温补命门。

方药设计:

君药: 制附子 12g(先煎90分钟)。附子,作为温补命门的强力药材,是本方的君药。它具有强大的温阳作用,能有效引火归元,恢复虚弱的阳气,提升体内的阳气动力。由于附子性质较烈,林婉儿决定先煎90分钟,以确保药效完全释放。

臣药: 肉桂 6g(后下)、盐巴戟天 15g。肉桂作为配伍药材,能够温补肾阳,温通经脉,并且帮助阳气的恢复。肉桂与附子的配合,有如天火地火相济,互相强化温阳作用。而盐巴戟天具有强肾固阳的作用,可以增强附子的功效,共同作用下,虚阳浮越得以调理。

佐药: 山萸肉 30g、磁石 24g(先煎)。山萸肉能补益肝肾,固涩精气,对于恢复阴阳失调的体质尤为有效。磁石具有镇静作用,能够潜阳镇浮,使浮越的阳气得到有效的调节,防止阳气过度浮升,进而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使药: 童便 50ml(冲服)。童便含有丰富的血肉之气,具有滋阴补虚的特殊作用。林婉儿认为,童便可以作为使药,反佐方中其它药物的治疗,帮助温补肾阳,修复身体的阴阳失衡,同时调和整个方剂的作用。

禁忌:

忌食咸菜,禁用寒凉外敷。患者在调理过程中,应避免寒凉的食物以及外部寒凉的敷料,这些都可能阻碍药方的效果。

破局关键:

这次处方的突破之处在于附子与肉桂的巧妙配合,形成“天火地火”相济。附子提供了强有力的温阳动力,而肉桂则帮助调和、强化阳气的升发,两者的结合让虚阳得到有效的引导,恢复体内阳气。磁石的使用不仅镇潜浮阳,还能在温阳的同时避免过度激发阳气,起到稳定阳气的作用。而童便则是一种具有血肉有情的特殊药材,反佐方中其他药物的治疗,修复虚弱的肾阳和全身的阴阳失调,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林婉儿迅速写下方药,并在旁边注明了每一种药材的炮制方法和特殊煎服禁忌。这方药方既复杂又精妙,每一味药材的作用都经过了细致的推敲和计算。林婉儿知道,这将是一剂恢复患者阴阳平衡的良方,一剂能够为患者带来希望的药方。

档案编号:庚子-处暑-009

主诉:

患者银屑病已有20年历史,近三个月服用某"祖传秘方"后皮损突然加剧。除了皮肤问题,患者出现手抖、齿龈蓝线、脱发如败絮等症状。实验室报告显示,血砷超标达8倍,提示存在严重的砷中毒。患者表示,自己长期使用了该“秘方”,而在服用后,病情加重,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也逐渐显现。

查体:

患者脉象弦涩如刀刮竹,提示血瘀气滞,气血运行不畅。舌紫暗,舌下络脉怒张,表明体内瘀血阻滞,毒邪未能有效排出。指甲处明显的Mees线,指示长期中毒或慢性砷中毒引发的病理性改变。患者的身体已经被砷毒所缠绕,毒性表现相当严重,且并非单纯的血瘀,砷中毒的影响在体内已经形成了一种药毒与瘀血互结的复杂局面。

陷阱设置:

这一症状的陷阱在于,砷中毒的症状易与血瘀证混淆,尤其是脉象弦涩、舌紫暗等常见血瘀症状容易误导诊断。此外,患者长期服用“祖传秘方”,未能及时发现药物中的砷毒成分,导致毒素在体内累积,造成了药毒内陷与瘀热互结的并发症。治疗时,必须同时解药毒、透邪外出,同时保持正气,避免正气受损。

辨证:

药毒内陷,瘀热互结。

治则:

解毒通络,益气托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