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传召你们过来在午门前谢恩!
皇恩浩荡,你们敢不敬天恩?
贾赦,贾政,贾珍三人强忍屈辱,在众目睽睽之下,拜舞谢恩。
“尔等莫要再生嫌隙,贾芸乃国之栋梁,非尔等所能比,此后当家族和睦,和衷共济,共同为朝廷效力才是。”
忠顺王内心颇为满足,但还是疾颜厉色训斥贾赦三人。
不远处,北静王,镇国公,理国公等开国勋贵都是一脸无奈的看着。
贾家好歹是开国一脉的勋贵之首。
贾家被如此作贱,实在是咎由自取,但也是连累开国一脉丢脸。
赵国公身边的诸多侯伯,此时俱是一脸幸灾乐祸的笑容。
各人无奈的同时,再看刚封伯的贾芸,神情便是更加复杂起来。
天子和忠顺王的心思相当明显了。
压荣,宁二府嫡脉。
扶持贾芸,代替嫡脉。
接下来要看各家怎么选择了。
反正冯唐明显选了贾芸,上奏表功的奏疏中对贾芸极尽夸赞推崇,甚至隐隐推贾芸为首功。
“芸哥儿,恭喜了。”
“芸哥儿,有空到修国公府来,大家亲近亲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我们理国公府也行啊。”
除了北静王外,八公中的七家俱是在瞬间有了选择。
贾家嫡脉这些年,死撑义忠亲王,却是一点好处没捞着。
也就是北静王在表面上对贾家亲热,并且帮着扶持王子腾。
贾家那点人脉都快祸祸光了。
若贾家真的能有一个能服众的新家主,八公家族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局面就大为不同了。
八家门生故旧,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力量,足占大周军中三成左右。
多个地方节度使,京营中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级别的过百人。
地方就更多了。
要不然隆正帝为何要拉贾家?
夜壶都有用处,况且是勋贵高门世家。
局面这么明显,贾芸都封伯了,必要大用。
而且贾芸还有自己的产业,还在蓬勃向上,又能掌军,又有产业,不就是当年的荣国公贾源?
这还不合作,想什么呢?
继续死撑荣宁嫡脉?
图什么?
局面有如此变化,贾赦,贾政,贾珍看的目瞪口呆。
但忠顺王就在不远处镇着。
连北静王也没说话,廉,智,勇,礼诸王,还有宁郡王都是默默看着。
这一次大胜后,诸王的威望和话语权明显下降了。
他们一开始散布悲观论调,于战事并未有寸功,这一次打赢之后,隆正帝声望大涨,诸王自是大受影响。
很多依附诸王的官员有了新的权衡和考虑。
士子群体,对诸王原本颇有好感,因为隆正帝比较苛刻精细,对士人没有太多的照顾和优待……但国战之后,明显在士人群体中,隆正帝的形象也改变了许多。
这些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也是令诸王神色阴沉,却毫无办法。
忠顺王对眼前一切,当然极为满意。
对贾芸更是无比欣赏。
眼前这一切,可都是与贾芸有关。
……
献俘快要完成,有不少官民百姓都散去了。
贾芸将赐物交给随行的周致诚几个,接着便是走到招手的忠顺王身旁。
“王爷有何吩咐?”
忠顺王眼中满意之色相当明显,打量了贾芸几眼后,更是面露笑容。
贾芸仍是那副淡然从容的模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城府,和那几个沮丧的贾家嫡脉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芸哥儿有何打算?”
贾芸看看眼前的中年王爷,知道对方是想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全力经商,写书,搞车行?
车行已经又壮大了许多。
这几个月下来,虏骑威胁下车行在蓟镇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但车行一直在蓟镇运粮和输送军需,整个地方都看在眼里。
战事一结束,返回的商民百姓订单就如雪片般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