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张婆子特地来到锦绣房里,拉着她的手,仔细说道:“之前娘没想那许多,刚才老五同老娘说,两家馆子订的量虽然不多,咱家一日两日做得来,功夫久了总是受不住。”
她担心的是闺女身子吃不消,总不能为了赚钱让闺女受累。
她心心念念要给闺女把身子补回白白胖胖的样子,可是她慢慢发现,无论她怎么补,闺女就是胖不回去了。
愁得她哟!
“娘,女儿知道。”锦绣握过老娘伸来的手,“所以我想着,让娘请郑婶子她们到家里来帮忙,咱每日给婶子们算工钱,你看可好?”
张婆子微怔,想了想,犹豫道:“好是好,可是万一被外人学了去——。”
再好的关系,也没得把赚钱的法子教会了别人不是。
“娘,天底下没有真正独一份的买卖。”锦绣看得清楚,相信阿娘也明白其中道理:“即便咱不往外传,面皮的制作法子,迟早有人想到。”
相信不用多久,镇上那位娘子发现面皮能赚钱,也会做了去卖。
“重要的是咱们握紧辣子皮的配料方子,女儿想着,往后我们多尝试不同的辣子皮口味,至少这条路子我们已经捷足先登,不怕后来者居上。”
张婆子恍了恍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感情是她多虑了。
还得是她闺女聪明,什么后路都准备妥当,她还有啥不放心的。
翌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徐家小院已经做好了一天的出货量。
徐锦贵将一口口盖了木盖子的沉重木桶搬上车板,王氏手里拿着两张订单纸,清点木桶的数量。
每口木桶分别都装了三十斤的面皮,最后抬出来的两口木桶是做好的辣皮子。
院子里,有张婆子请来帮忙的婶子,个个累得挺直腰身。
寅时未大伙就上徐家来帮忙,说好的一天工钱是二十文,且是当天做完当天结。
婶子们接过铜板,脸上笑得灿烂,偌大的小院笑语声不迭。
郑婶子没口子的夸张婆子,“我说老姐姐,你真真是有福气,子女个赶个的能干,在咱这乡下难找出像你家丫头小子这么有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