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去粮食铺买了些米,面,补充了些油盐酱醋糖等调味料,想到做菜有点酒调味更好,又去酒铺打了半斤白酒。
等看着装的满满两竹篓的吃食,如意不禁替自己的肩膀捏了把汗,刘氏也不忍女儿辛苦,想到今日是赶集日,邻村或许有人赶车来。
于是,两人背着大竹篓,时不时需要擦拭快滴进眼中的汗水,相携着往镇口走去,幸好邻村的牛车还没走,刘氏交了两文钱,带着如意坐上牛车。
牛车上虽不是同村人,但有两个妇人娘家和刘氏是同村,三人少时就在一处打猪草,捉虾摸鱼,长大后相继嫁人,还嫉妒过刘氏嫁的姜老三家底好,人长得好,不少背后说酸话,后来听说这一家子被分出来住,姜老三钱财败光,还以为能瞧上刘家笑话,私下没少聚在一块儿嚼舌根。
可如今见如意母女竹篓的吃食满满当当,其中一个妇人忍不住酸溜溜开口:“哟,刘家妹子,瞧你这阵仗,日子过得够滋润呐,让我瞧瞧都买了什么好东西。”说着要动手翻竹篓中东西。
如意忙伸手拦住,冷笑道:“这位婶子,我家买了些什么,不用向你交代吧。”
那妇人一听这话,脾气立马上来了,提高音调道:“刘翠娥你还生出个小辣椒来,瞧瞧,看都看不得,莫不是藏的什么宝贝。”
另外一个妇人也跟着阴阳怪气:“就是说呢,翠娥啊,咱可是打小的交情,你家篓子里装的啥稀罕物,让咱开开眼呗。”
刘氏面色微变,刚要开口,如意抢先一步,把竹篓往身后挡了挡,下巴一扬,脆生生回道:“婶子,莫不是你家每次买了什么都要给大家瞧瞧,就算你们愿意给旁人看,我们不愿,你们也管不着,没有那条律法规定让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一不犯法,二不缺德,不像某些人以熟人之名行逼迫之事,再说,赶集不就买些吃食,家用物什。”
说完,如意伸手往竹篓一掏,提出大肠,狠狠的怼在两妇人脸上,接着说道:“婶子,看得仔细些,我们买的就是这个。”
两个妇人被糊了一脸,一边用衣袖擦着脸,一边干呕,嘴里还“你,你……”的断续说着。
如意呛道:“你什么你,我好着呢,是你们要看,这不就满足你们了。”
两妇人被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你了半天,也没你出个所以然。
平常见惯如意沉静温婉的模样,第一次见如小辣椒般的闺女,刘氏稍有愣神后,偷偷给了如意竖起大拇指。
车上其他人听了,有人暗自偷笑,有的小声嘀咕,无人站出来替这两妇人说话,只怪这两人素来在村中霸道尖酸,久而久之也不太招人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