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至许昌。和煦的阳光洒在丞相府的青砖绿瓦上,映照出一片祥和宁静。然而,这份宁静很快便被打破。
“报——樊城捷报!”一声高亢的呼喊划破长空,传遍丞相府的每一个角落。
曹操正在书房批阅公文,闻声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快呈上来!”
传令兵疾步上前,双手呈上捷报。曹操迫不及待地展开,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他的脸上逐渐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好!好!好!”曹操连声叫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王厚果然不负朕望,攻克樊城,生擒徐庶!真乃朕之肱骨之臣!”
他霍然起身,大步走出书房,高声喊道:“文若(荀彧字),仲德(程昱字),文和(贾诩字),速来议事!”
不多时,荀彧、程昱、贾诩三人便匆匆赶来。
“丞相,何事如此高兴?”荀彧见曹操喜形于色,不禁开口问道。
“樊城捷报!”曹操将捷报递给荀彧,语气中难掩兴奋,“王厚攻克樊城,生擒徐庶!”
荀彧接过捷报,仔细阅读,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恭喜丞相,贺喜丞相!王厚此举,不仅解了樊城之围,更重创了刘备的势力,为我军进取荆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程昱和贾诩也纷纷上前观看捷报,脸上都露出了赞赏之色。
“王厚用兵如神,奇谋百出,”程昱赞叹道,“当初在官渡之战中,若非王厚献计火烧乌巢,我军恐怕难以取胜。如今攻克樊城,更是展现了他的非凡才能。”
贾诩一向老成持重,此刻也忍不住点头称赞:“王厚深谋远虑,料敌如神,实乃难得的将才。丞相能得此良臣,真乃天佑我大魏!”
曹操抚须大笑,心中得意非凡。“诸位所言极是,王厚实乃朕之股肱之臣!想当初,王厚初来投奔,朕并未完全信任他,甚至还曾怀疑他是袁绍派来的奸细。”
曹操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幸亏朕后来明察秋毫,识破了袁绍的诡计,重用了王厚。如今看来,朕当初的决定是何等的英明!”
“丞相慧眼识珠,方能得此良将,”荀彧恭维道,“王厚之才,实乃当世罕见。若非丞相赏识,恐怕他至今仍埋没于乱世之中。”
“是啊,”程昱也附和道,“王厚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忠心耿耿,实乃丞相之福,大魏之福!”
曹操哈哈大笑,心中对王厚的赞赏之情更甚。“王厚之功,朕必当重赏!待他班师回朝,朕要亲自为他庆功!”
他顿了顿,又说道:“如今樊城已克,荆州门户大开,我军当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荆州!”
“丞相所言极是!”众人齐声应道。
曹操目光炯炯,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荆州的城池已经在向他招手。“荆州,朕势在必得!”
他转过身,对众人说道:“传令下去,犒赏三军,准备进军荆州!”
“诺!”众人领命而去。
丞相府内,再次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气息。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名叫王厚的年轻人。曹操对王厚的赏识和信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知道,有了王厚,他一统天下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灯火辉煌的丞相府内,张灯结彩,丝竹之声悠扬悦耳。曹操设宴款待众将,也特意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和曹冲。酒过三巡,曹操放下酒樽,目光扫过在座的儿子们,开口道:“今日设宴,一是为了庆祝樊城大捷,二是为了王厚将军。此番樊城之战,王厚将军居功至伟,我心甚慰。”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王厚有大才,智谋过人,实乃我大魏之栋梁。你们几个,日后都要好好与王厚相处,切不可怠慢了他。”
曹丕起身,恭敬地答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明白。王厚军师智勇双全,孩儿钦佩不已,定当虚心求教,与他好好相处。”
曹植也起身附和:“王厚将军文武兼备,孩儿早已仰慕。日后定当亲近王厚将军,聆听教诲。”
曹彰性子直爽,抱拳说道:“王厚将军勇猛过人,孩儿敬佩!以后定当以王厚将军为榜样,为我大魏建功立业!”
年幼的曹冲也奶声奶气地说道:“冲儿也要像王厚将军一样,成为大英雄!”
曹操看着儿子们,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王厚的才能足以让他们信服,日后必能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好,好,”曹操连声称赞,“你们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王厚不日便将班师回朝,到时你们要亲自前往迎接,以示尊重。”
“诺!”众子齐声应道。
樊城城墙上,旌旗猎猎,寒风凛冽。王厚身披黑色狐裘大氅,站在城楼上,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此刻,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心中思虑万千。
樊城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王厚深知,这仅仅是荆州争夺战的开始。占据荆州的刘备,实力不容小觑,他麾下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骁勇善战的猛将,以及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更何况,刘备与孙权结盟,使得曹军在荆州的处境更加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军师,天气寒冷,您还是回府休息吧。”王厚身后,一名亲兵关切地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