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收服徐庶

王厚摇了摇头,并未作答。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凛冽的寒风,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许都。丞相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器重,让他倍感压力。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必须在荆州站稳脚跟,为曹操一统天下的霸业奠定基础。

“传令下去,加强城防,严密巡逻,不得有丝毫懈怠!”王厚沉声下令,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诺!”亲兵领命而去。

王厚继续站在城楼上,凝视着远方。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回到府中,王厚立即召集众将议事。

“诸位,”王厚环视众人,沉声道,“樊城之战虽然告捷,但荆州之争远未结束。刘备实力犹存,且与孙权结盟,我军不可掉以轻心。”

“军师所言极是,”大将徐晃抱拳说道,“刘备麾下猛将如云,不可轻敌。”

“末将愿率军攻打襄阳,为丞相夺取荆州!”另一位大将张辽也请命道。

王厚沉吟片刻,说道:“襄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我军不宜轻举妄动。当务之急是巩固樊城防务,操练兵马,以待时机。”

“军师有何良策?”徐晃问道。

“我意在樊城周边设立烽火台,加强警戒,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示警。”王厚说道,“同时,加紧操练士卒,提高战斗力。此外,还要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以确保后方稳定。”

众将纷纷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厚一面加强城防,一面加紧操练兵马。他亲自督导训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深知,只有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还注重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他下令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深得百姓拥戴。樊城百姓纷纷称赞王厚为仁义之师,为曹军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持。

同时,王厚也密切关注着荆州的局势。他派遣斥候四处打探消息,时刻掌握刘备和孙权的动向。他知道,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一日,斥候来报,刘备派遣关羽率军前来攻打樊城。

王厚闻讯,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关羽勇猛无比,世人皆知,”徐晃说道,“我军该如何应对?”

“关羽虽勇,但也有弱点,”王厚冷静地分析道,“他骄傲自负,容易轻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埋伏,一举击败他。”

“军师有何妙计?”张辽问道。

王厚微微一笑,说道:“我已有了计策,诸位将军只需依计行事即可……”

樊城失守的消息像冬日里的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襄阳城上。刺骨的寒意迅速蔓延,恐惧在每个人心头滋生,原本繁华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几片枯叶,更添几分萧瑟。

城内最大的酒楼,平日里人声鼎沸,如今却鸦雀无声。掌柜的呆坐在柜台后,脸色惨白,手中的算盘珠子拨弄得噼啪作响,却怎么也理不清混乱的账目。小二们一个个面无人色,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樊城…樊城真的丢了?”一个食客颤抖着声音问道,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徐庶徐元直也被曹军生擒了!”另一个食客语气沉重地回答,仿佛这句话重若千钧。

“这…这可如何是好?”

“曹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襄阳啊!”

恐慌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原本压抑的低语变成了惊恐的呼喊。

襄阳太守府内,气氛更是凝重。蒯良、蒯越兄弟二人相对而坐,脸色铁青。

“大哥,樊城失守,徐元直被擒,这对于我军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啊!”蒯越叹息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蒯良眉头紧锁,沉声道:“曹军势大,我军兵力不足,如今樊城失守,襄阳危在旦夕!”

“主公尚在公安,我等该如何应对?”蒯越焦急地问道。

蒯良沉吟片刻,说道:“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加强城防,同时派人向主公求援。”

“也只能如此了。”蒯越无奈地点了点头。

襄阳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纷纷收拾细软,准备逃离。城门口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哭喊声、叫骂声响成一片。

城楼上,蒯良望着城下混乱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凉。他知道,襄阳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