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惊闻兵起心震惶

“丞相,万万不可啊!”程昱的嗓音带着一丝嘶哑,音调却高亢无比,在营帐内回荡,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庞统此贼,公然举兵造反,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岂能姑息!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震慑宵小?”

他上前一步,语气更加激昂,“江夏之乱,乃是庞统蓄谋已久,他定是早有反叛之心。如今他挟持王厚,攻打许昌,分明是不将丞相您放在眼里!若我们退兵,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以为我们惧怕了他庞统?这将损我军威,动摇军心!”程昱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如同钢针般扎入每个人的耳中。

曹操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原本已经决定采纳荀彧的建议,暂时退兵,但程昱的这番话,却让他心中再次燃起了强烈的战意。

他缓缓地走到案桌前,伸出手,抚摸着桌面上冰冷的木纹,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也似乎在提醒他,此时此刻的决断,关乎着整个曹魏的命运。

曹操的表情愈发凝重,他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谋士。

他的眼神在荀彧和程昱之间徘徊,似乎在权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他能感受到程昱言语中的怒火,也能理解他想要维护曹魏尊严的决心。

程昱的话,如同滚烫的岩浆,在他的心中翻腾,让他无法平静。

营帐内的气氛如同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传令兵早已吓得面色惨白,大气都不敢出。

王厚则挺直了脊梁,眼神坚定地与曹操对视。

他知道,此刻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曹操的最终决断。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司马懿,缓缓抬起头,他那双深邃而又平静的眼睛,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幽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略微侧过头,眼神看似随意地扫过王厚,又转回曹操,轻声说道:“丞相……”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营帐中的沉闷,但话语还未完全出口,便戛然而止,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空气中的声音。

司马懿的突然开口,打破了营帐内的僵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他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缓缓说道:“丞相,程昱大人所言极是,庞统起兵,确有不臣之心。然,王将军是否与此事有关,尚需查证。”

司马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小主,

他继续说道:“王将军乃是我军重要将领,若无确凿证据,不可妄下定论。不如先将其软禁,待查明真相之后,再做定夺,也不迟。”他的语气平静而沉稳,仿佛在陈述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众人心头一震。

程昱眉头紧锁,显然对司马懿的提议并不满意,他刚想开口反驳,却被司马懿抬手制止。

司马懿目光扫过程昱,又转向曹操,语气恳切地说道:“丞相,当务之急,是稳住军心,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误了大事。若能查明王将军确无反意,则可加以重用;若果真与庞统勾结,再行惩处亦不迟。如此方能显现丞相英明决断。”

曹操听完司马懿的话,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原本紧绷的脸色也稍稍缓和。

他目光如炬,在王厚和司马懿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仔细衡量着他们各自的建议。

营帐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曹操略显急促的呼吸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他能感受到程昱的怒火,也能理解荀彧的稳妥,而司马懿的建议,则更为冷静客观。

曹操的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案桌,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在安静的营帐内显得格外清晰。

一下,又一下,仿佛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他来回踱步,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时而变得锐利,时而又变得柔和,仿佛在经历一场激烈的内心挣扎。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传令兵早已吓得面色惨白,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唯恐发出声响,引来曹操的怒火。

王厚则挺直了脊梁,静静地站在那里,他能感受到曹操目光中的审视和怀疑,却始终保持着镇定。

曹操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如电,直视王厚,“王厚……”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犹豫和不确定。

随后他便不再言语,只是深深地凝望着王厚,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内心,看清他所隐藏的一切。

曹操转头看向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