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牢之中,阴冷潮湿,林尘盘膝坐在冰冷的石板上,脑海中回放着御书房中的一幕幕。他知道,这一次的打击对他来说是沉重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相反,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更加旺盛的火焰,那是复仇的火焰,也是改革的火焰。
回到府邸的日子里,林尘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提及科举改革之事,每日只是读书写字,偶尔与谢婉在花园中散步,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然而,在平静的表面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
深夜,书房的烛光摇曳,林尘与孙大儒、吴学政相对而坐。
“如今朝堂之上,风声鹤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着,科举改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孙大儒捋着胡须,眉头紧锁。
吴学政点头附和道:“孙老说得对,那些地方官势力盘根错节,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林尘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孙大儒和吴学政说得有道理,但他心中却有一股不甘。
“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林尘沉声问道。
“当然不是。”谢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只见她身着素衣,款款走入书房,“我已查明,那些地方官勾结朝中权贵,私吞税款,贩卖官爵,罪证确凿。”
林尘眼中精光一闪,他相信谢婉的能力,她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有她的把握。
“婉儿,你辛苦了。”林尘握住谢婉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这是我应该做的。”谢婉柔声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罪证,接下来就该好好计划一番,如何将他们一网打尽。”
林尘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道:“好,就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较量,我要让那些贪官污吏,付出应有的代价!”
窗外,夜色深沉,一轮弯月如钩,仿佛在默默地见证着变革的黎明。林尘深知,要扳倒那些根深蒂固的势力,光有罪证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于是,他开始暗中行动,培养自己的亲信。
他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埋没的寒门子弟,那些空有才华却苦于没有门路的人。他暗中资助他们,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重要的岗位上去。这些人对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林尘为核心的势力集团。
与此同时,孙大儒和吴学政也没有闲着。他们深知,要推行新法,必须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于是,他们开始在学界组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邀请各地有名望的学者前来讲学,宣传新科举制度的优点,抨击旧制度的弊端。
一时间,关于科举改革的讨论在民间兴起,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支持林尘的主张。他们看到了新制度带来的希望,也看到了旧制度的腐朽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