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不可忽略的误差

顾然指着屏幕上的几个推导过程:“这位同学已经完整的写出来了。”

贾明磊坐在台下,激动的点点头。

为自己的考虑周到感到庆幸。

一些繁琐的计算和推导过程,是这篇论文的核心,

而对于顾然刚才提的几个因素,贾明磊已经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虽然这些研究方向很多人做过,但因为清北大学的查重率很严格,所以他没有偷懒,

完完全全自己从头到尾完成了一次。

这也让他对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自信。

“不过课题思路和想法并没有自己的创新,这也是计算大模型的理论误差和实验误差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顾然道:“我印象里在2006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就做过类似的课题,大型并行化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湍流和运输的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的所有思路,实际上和这篇论文的计算部分没有任何区别。”

贾明磊听着听着,隐隐有了一些不太好的感觉。

一时间都有点分不清顾神这是在夸还是在贬了。

顾然往后翻了两页:“也就是说,这个计算大模型的误差其实从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这也是可控核聚变始终无法商用的重要问题。”

“简单来讲,我们的理论模型,不足以诠释核聚变过程中的能量和粒子的去留转换问题,”

“所以,我们无法通过计算,有效的对核聚变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建设性的提升。”

“这篇论文很好的地方在于引入了人工智能,”

“在算法和算力的加持之下,或许在几秒钟的时间,这个计算大模型就能够完成这二十年来可控核聚变的常规研究的所有计算。”

“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篇论文中的计算大模型,他的数据库是落后且重复的。”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应用,我们还差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那个被我们忽略的能量,去了哪里?”

几位参与答辩的教授,此时放下了手中的打分,抬头看着顾然,

目光中流露出了几分惊讶。

说句实话,顾然提出的问题,他们没有能力回答。

因为这无论是在中核还是物院核研究所,都是金字塔尖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交给年轻人去探索的。

对于他们这些清北的博导、教授而言,在校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提出一个idea,或者拉经费拉项目。

对于亲身研究,已经停滞了许久。